老话说“一个巴掌拍不响”,这句话出自《红楼梦》中,第五十八回:“袭人道:‘一个巴掌拍不响’,老的也太不公些,小的也太可恶些。”意思是比喻事情不会是单方面引起的。同时也被放在物理原理中,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力的作用必须有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物体之间才能发生。如此铁证,有凭有据,使得这句话在任何矛盾纠纷时都能得以适用。
这是我认为最“恶心”却还被奉为“真理”的话。在如今大媒体时代,越来越多的矛盾纠纷通过新闻或其他媒介向大众呈现出来,尤其是这些年频发“校园暴力”的恶性事件也被一一曝出。我想“校园暴力”无论在哪个时期都是存在的,只是过去互联网没有如今运用的如此广泛,人们也不会用手机“记录”这些让人看了会愤懑不平的事情。
当一件件“校园暴力”惨案公布于众时,人们对于此类事件各抒己见,我庆幸多数人还是会弘扬正义,去抨击这类事件所带来的“恶果”,但不免有些“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人操着“一个巴掌拍不响”这句“真理”去进行“总结”,对于这类人群,我认为他们没有经历过类似的情况,不然“一个巴掌拍不响”这么片面的话对于他们也不会这么“朗朗上口”。
“校园暴力”也称作“校园欺凌”,校园欺凌是指同学间欺负弱小、言语羞辱及敲诈勒索甚至殴打的行为等。校园欺凌分为单人实施的暴力,少数人数暴力,和多人实施暴力。实施环境地区多为校园周边或人少僻静处。学生时代总少不了“校霸”、“混混”这类人群,他们不学无术,逃课、打架、敲诈勒索,而受害者往往都是那些本分老实的学生。校园对于学生来说本应该是最纯净、最阳光的地方,但对经历过“校园暴力”的受害学生来说,那是最痛苦的“牢笼”。
一个“巴掌”是真能拍得响,“我”想欺负“你”就欺负“你”,没有任何理由,“你”没有哪做得不对,也没有惹到“我”,“我”就是看“你”不爽,这能有什么办法呢?我上高中时就亲眼目睹过这样的事,同年级中有个长得高又帅的艺术特长生,他平时少言寡语,从没有和谁发生过口角,更不用提得罪过谁,就这样一个行事低调的男生遭到了学校“混混”的欺凌。
那是个冬天,放学后,看他“不爽”的“混混”邀上其他几个不学无术、惹是生非的同党把这个男生围堵在校园的角落里。领头的“混混”就在言语上辱骂这位男生,可是这位男生并不作出任何回复和响应,领头的“混混”见状直接上去打了男生一记耳光,随后其他“混混”一拥而上对着男生拳脚相加,男生蜷缩在雪地上护着自己的头部,“混混”罢手后,只见男生抽泣,一言不发的爬起,提着书包离去,洁白的雪上都是他流的鼻血,血迹顺着他离去的脚印渐行渐远。
“校园暴力”不止体现在学生和学生之间,没有“师德”的老师也是“校园暴力”的始作俑者。受害学生受到欺凌时,学校老师本应该成为受害学生的“保护伞”,可当受害学生向老师反映这类情况时,还是有些没有“师德”的老师用“一个巴掌拍不响”或“他们为什么不打别人就打你”这类话把受害学生搪塞过去,不知道说出这种话的“老师”有没有意识到这样会对学生造成“二次伤害”,无形之中助长了“混混”们为非作歹的嚣张气焰。甚至有些老师通过“体罚”来惩治、规范学生,在课堂上公然说些辱骂学生的言语。难道那些对学生言传身教的“人民教师”忘了“好言一句三冬暖,恶言伤人六月寒”吗?
面对频发的“校园暴力”又该怎么办?我个人认为要想遏制“校园暴力”的发生,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学校教育机构的制度管理
1、严格执行学校“校规”、“校纪”,纠正学校“风气”
(1)所谓“无规矩不成方圆”,学校应当对学生严格管理,把“校规、校纪”落到实处,成为真正的“铁纪”,对实施“暴力”的学生应持“零容忍”态度,进行严格处罚。
(2)对“教师团队”也应适当管理,老师不仅是给学生传授书本知识,更应该教育学生行为规范。
2、教师自身的管理
(1)老师先要规范自身,也应进行“思想品德”的教育,只有“做好了自己”才有资格去教育学生。
(2)老师不能以“学习成绩”的好坏或其他因素,戴着“有色眼镜”去看待学生,不能对学生片面的进行评价,应当一视同仁。
(3)在进行书本教育的同时,不可忽视对学生“思想品德”的教导。
二、家庭教育
父母是孩子的启蒙导师,一个人的品性、思想跟家庭教育关联莫大,作为家长也要规范自己,时常“反省”自身,给孩子树立榜样,尊重孩子,多与孩子进行共同、交流。不应灌输“不正确”的思想。当孩子受到“欺凌”时,应对其进行保护,当知道孩子“欺凌”别人时,也因严惩,不可包庇。
三、社会关注
面对此类事件的发生,不要盲目片面的进行抨击,多给受害者一些“关怀”、“鼓励”,如果身边遇到此类事件,要勇敢站出,及时制止,联合多方对受害者进行保护。
最后,我想说,每个生命都有存在的价值和意义,这也就是生命的可贵之处。面对“校园暴力”的发生时,我们要理智的去看待,弘扬正义,给受害者带来温暖,你的一言一行都包含着“力量”,它可以温暖受害者脆弱的心灵,也许还可以拯救鲜活的生命。
正义从未缺席,你若光明,世界就不再黑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