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小时候,大约四五岁,看着妈妈前门牙有个豁口,当时就想我的牙怎么没有?我长的应该像妈妈那样才好。
那时的妈妈是孩子模仿、崇拜的对象, 觉得妈妈特别厉害,力气大、会做饭、会做很多很多事情,好像没有什么能难住她。在孩子成长这个阶段,往往是妈妈什么样,孩子就什么样,差不多是原版复制。
李玫瑾教授强调孩子教育的第一个关键期是0—6岁,这时妈妈对孩子的影响力是最大的。可以帮助孩子养成很多好习惯,如做自己能做的事,培养其独立性;按时吃饭、睡觉,培养其时间性;有计划地读书,培养其阅读习惯和语言表达能力;锻炼说话,培养其逻辑思维和表达能力;学会和小朋友一起快乐玩耍,培养其处理人际关系能力;遇事自己先想如何解决,鼓励孩子说出自己的想法和办法,锻炼其思考和处事能力。总之,这个阶段很关键,不要轻易错过。
当孩子渐渐有自己的思考后,妈妈也由完美变成不完美,这让孩子自己很难接受,他会对妈妈失望,更是对自己不满,第一波青春期这个时候就要来了。如潮水一样来了又走了,妈妈在孩子眼里也变回较正常的存在,他接受了这个不完美的妈妈,或者说他接受了自己的看法。
待妈妈老了,孩子大了,完美妈妈永远不会回来了,回来的是孩子内心怜爱的妈妈,对衰老的无奈,对妈妈的心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