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习养试验区、校(社区教学点)教育者文化修养暨(经典)教学研训活动圆满结束
5号上午由傅柏青老师主持展开教师心得分享及专家互动交流分享,参研教师们对中华文化与学科教学融合的方法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
颁发结业证书
她说:“说来谈去,论去道来,没有践行,不能习养,只是听说过而已,都是毫无意义的!”
这是一段短暂而又快乐的的学习旅程,大家都收获满满。希望中华文化习养实验学校的骨干教师们率先努力,提升自己的文化修养,让华夏文明熠熠生辉于五洲四海!
专家观课指导:
对一堂小学数学课的观察与思考
有幸观摩了一位云南某小学桂老师的关于“圆”的数学融合课,试将中国传统文化融进数学学习中,是跨界学习。课堂是学生生命成长的美好环境,关注以学生真实发生的过程及其转换、意义的生成协商等的关键性事件为中心无疑是重中之重,对于我们研究课堂问题来说都是前置性的、基础性的。
一、课前
1、让学生介绍篮球活动,意在从熟悉的生活体验中“引发”,人易受环境暗示,教育是唤醒。
2、出示课件,采用学生探秘的游戏化心理,让学生在“增魅”中产生探究意识,以此强化教学目标。
如何抓住学生的心是教学艺术性的体现,也是教育智慧的综合反映,是需要教师们一辈子都值得探索的策略性问题。
二、课中
1、师问生答。学生回答的准确率较高,说明学生已经掌握圆的相关知识,要注意由低阶学习向高阶学习迈进。在此,一要尽量减少判断性问题;二要高度关注学生学习的误差率,这是有效性学习的前提。若是误差率较高,应当复习巩固之后再继续新的学习。
2、让学生陈述生活中的“圆”,如车子的商标、奥运五环等。这是贯彻以旧带新的原则。要处理好教师的“显”与“隐”,尽量减少自己的控制欲,不能“独霸讲台”。教师要把自己变成学生学习的设计者和支持者。
3、扩散。让学生在建筑、剪纸、餐具等中定向“发现”圆的具象思维到古希腊哥达哥拉斯对圆定义的抽象概括思维。让学会抽象思维的方法,属于上位学习。
4、用纸(建议用废旧或使用过的)、剪刀剪圆并让学生说明圆的特点,其意在贯彻“做中学”。
5、师问(圆的特点)生答,检查反馈。
学生甲:“边缘光滑。”老师没有评价反馈,也没有指 令学生坐下。说明老师赞赏、激励学生,把学生“托”起来的意识还不能自动化。
学生乙:“直线………”老师依旧没有评价反馈,也没有指令学生坐下,而是实现生生互动,转问全班学生。
学生们“七嘴八舌”,问题生成了,怎么办?直奔答案显然是不恰当的,只有先“合并学生的问题”,提炼出本质问题、驱动问题来“项目学习”。在此,需从四个向度上“引导”:我已经知道了什么?我还想知道什么?我怎么做才是正确的?我想运用这些知识解决怎样的问题?
6、经过简短讨论后,教师出示“圆”的定义,并让学生齐读。理想的做法是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下定义,形成抽象概括能力。教师为了强化对“圆”的概念理解,采用了观察学习、重复学习、做中学(对折纸、圆规画圆的活动,具身认知)
徐小凤老师的一节《游子吟》的启示
一、课前
1、呈现学习目标和图片。老师发挥自己朗读的优势,讲出故事,已引起“愤悱”。
情感的跃动是学生高效认知的内驱力。当然,如何艺术地“呈现”目标需要明确目的和熟知学生的情况才行。
2、提问学生。以此“落实”学习任务,积极反馈。
二、课中
1、配乐,在音乐中师范读《游子吟》。利用音乐创设情境是打动学生心灵的教育手段。
《乐记》:“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
2、学生自由朗读,并合作学习诗的“节奏”,师巡回指导。学生参与度高,表现积极。
老师的学生观决定了教学观。追寻自己行为的意义和文本的意义是学生的“本性”,善用者因势而为。孔子教育的最高智慧就是“成人之美”,因为学生在孔子的眼中都是独特的,所以才会“因材施教”、“有教无类”、“随处成就”的。
3、生积极主动地呈现学习结果。配乐再读。鼓掌激励。
为学生的感知、认知、学习行为、参与方式、自我调节提供多种媒介的多样选择才是基于学生学习的教学。
无论采取什么样的方式,只要让学生感受到自己的力量,提高学习者的自信力就是最好的教育。
4、配乐并使集体站起来齐读。
身体的姿态决定着人的情绪、心态和思维。美国学者霍尔指出:“对于一些学生来说,使用个人辅助技术是必不可少的,它们可以让学生通过基本的身体和感觉通道进入学习环境。”增强学生的身体记忆、情绪记忆、体验记忆是教学义不容辞的神圣责任。
5、师生共读。教学现场中,一些教师不与学生共读,游离于外。
6、师吟诵全诗。
吟是中国最美读书声,汉字是有四声调的,声音是有意义的,以字带声、以字行腔是汉语特有的。在吟唱中涵咏、思考,读书是优美的、快乐的,是“两岸晓烟杨柳绿,一园春雨杏花红”的魅力事业,是“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的深度思考。
7、师用自己的音乐天赋,拉动手风琴,让学生低吟浅唱。
把学生“拉进”情景中,充分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在新的情境中默默“迁移”就是切实的教育。
8、师述诗之情景,为“情景表演”张目。
课堂教学中话题或学习目标的转换需要仔细斟酌的功夫活,是隐形备课的主要内容之一。
9、师生配合,表演情景剧,通过表演加深理解和意义协商。
需要解决的问题有两个,一是老师进入角色快,理解更到位,学生进入角色慢,如何更好的配合呢?二是当一个学生和几个学生表演时其他学生要干什么呢?观众?导演?评价者?
三、小结
1、让学生讲所得。此法甚好,学贵自得。
2、师问生答。学生都在各自的生活中尝试回答,内容具体充实而多元,理解准确无误。
师问:“妈妈平时为我们做什么?你为妈妈做了些什么?”让学生还原到生活中理解“母爱”与“孝亲”是一种延展式的提升学习。因为亲密感和责任感是家庭教育中的核心内容,让学生既有德性又有德行,也就是知行合一的教育大法!
四、课后
作业设计精巧,既有任务完成型的,又有体验开放型的。一是让学生回家,给亲人吟唱《游子吟》;二是让孩子回家“拥抱”亲人。“孝”是一种践诺行动,是子代善待亲代的反哺行动,为人所特有。传统文化进入课程、课堂是要从融合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