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看见朴树在微博上发了长文,最后他写道:我们是不是非要那么急迫不可?
文章发出来之后本来并没有多少评论。然后韩寒转发并说要去看朴树的演唱会,之后这条微博就迅速到了热门上,被各种各样的人回复,转发,称赞者有,恶毒辱骂的也有。朴树这样一个很少被评论的人,也难得地像这个时代的明星一样被各色人物评头论足了一次。
我不知道他是否习惯这个状态。在我眼里,他仿佛从10年前穿越过来似的,丝毫不见这个时代下公众人物的种种特点。长微博的字体也不会调,还仍旧用“酷”来形容自己喜欢的演员,仍旧写自己喜欢的歌,除了《平凡之路》这首韩寒作词的歌不像当年的朴树之外,《在木星》里再次咿咿呀呀地唱着自己的腔调,《好好的》也仿佛是当年《new boy》给人的感觉。
这是个疯狂变化的时代。博客时代指点江山的韩寒在如今变成了微博段子手,绝口不再谈时事;写矫情文字的郭敬明变成了导演,一年一年的把自己的书都变成卖座电影;娱乐明星们都在学着自黑,逗比,这样才能博得更多的关注,谁要是一本正经总是会惹得口水无数;曾经羞涩又爱装酷的周董,如今也已经成家,参加选秀节目导师,被粉丝们叫做“小公举”。
但我看着朴树的文章,听他发的新歌,总有种时光回转的错觉。仿佛他还是一头长发,唱着“轻松一下,windows98”的朴树。要我说,不是《白桦林》和《那些花儿》,也不是后来的《生如夏花》,而是《new boy》这首歌才最能代表朴树:另类、情感却又简单而热烈。但不管是哪个时代里,这样的气质总归是格格不入,如今听这首歌,满满都是怀旧,而当年听来,却是一种奇异的未来感。
朴树从来也不曾理解主流。当年他咿咿呀呀地唱《生如夏花》,大人们听不懂,小孩子们跟着乱哼,如今他唱《在木星》,一样的咿咿呀呀曲子里还带了佛经的感觉,这让那些因为《平凡之路》来听朴树新歌的人失望而归——但这就是那个朴树啊,他仍旧写自己的歌,遵从自己的内心,说自己想说的话。他从来不是一个完美的人,他唱着“这个操蛋的年代”也不是一个温和的文艺青年。他不是一个称职的艺人,更别说什么榜样化的公众人物。可其实就像他文章里所写的自己一样,时间并没有改变他太多,人生也并不是那么急迫不可的。
我很喜欢他的歌,当年是,现在也是。我喜欢歌词像诗一样的《生如夏花》,喜欢硬派的《傲慢的上校》,喜欢凄美的《白桦林》,喜欢被所有人喜欢的《那些花儿》,也喜欢现在风格奇奇怪怪的《在木星》。和当年粉周董不同的是,我从没把朴树当做一个崇拜的偶像,我听着他的歌,更多关注的是音乐本身而非歌手,甚至知道他的长相都已经是听他歌一年多以后的事。
如今很多年过去了,我很怀念那些日子 。
时间不能流逝得再缓慢些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