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柳送别



            折柳送别


折柳风俗起于汉(公元前206年-公元220年)。

当时长安(西安),巴桥是一座常用来告别的桥。人们经常在那停下来,把折下的柳枝递给将离开的人。

柳枝,被用作亲友临别时相赠的礼物。

柳树生命力强,可在任何土壤中生存,不论潮湿、干燥,北方、南方。

送柳枝与亲人告别,是告诉亲友,希望他们离开故土后,能像柳枝发芽一样,不论到哪,都能轻松适应新的生活环境,开启新生活。

柳音又与留相似,意挽留亲友留下来,尽管知道他们必将离开。



柳枝作为告别的象征,在古诗中常被提及:

《诗经》有: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当我离开那里时,柳树流下了眼泪。

唐宋时期经济繁荣,方便旅行,离别诗更常见。


《送元二使安西》

          王维

渭成朝雨浥清晨

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渭城早晨的一场春雨沾湿了轻尘,客店周围柳树的枝叶翠嫩一新。

即将远行的老友,请你再喝一杯酒吧,向西出了阳关,就难以遇到故旧亲人了。

后乐人还为此诗谱曲,名“阳关三叠”。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这两句,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诗人对将要前往荒凉之地的友人元二的依恋和牵挂。

诗句虽描绘春景,却暗含离别的悲伤。“柳”和“留”谐音,是离别的象征。喻意诗人想延宕分手时间,让好友元二再多留一刻。



              送  别

      涨一法师•李叔同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一壶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问君此去几时来,来时莫徘徊。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人生难得是欢聚,惟有别离多。



这是李叔同送别好友许幻园时所作的一首诗,也是一首歌。凄凄别离情,依依不舍貌,尽在诗里婉转流连。

1914年,好友许幻园家道中落,不得不离开上海。离开前,与李叔同告别。许幻园落寞的身影渐行渐远,李叔同的心情格外沉郁。

他回想起相聚之时,与好友吟诗作对的美好时光,悲从中来。

那些满了又空的酒杯,那些泼墨挥洒的诗句,那段洒脱奔放的青春,都在他的诗里找到归宿。

长亭、古道、笛声、柳树、夕阳是送别时依依不舍、悲伤难掩的代名词。

李叔同在诗里,巧妙地将它们写进去,谱成曲。芳草、夕阳、笛声、浊酒、别梦,此次送别,便天涯地角,遥遥无期,相见再难,别梦也寒。

多年以后,历经沧桑与磨难,当两个老友再次相见时,一个为僧,一个早已华发,风流不复,倜傥不再,两两相顾,唯有默默无言。

知交半零落,唯留送别后的别梦、别情、悲伤。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禁止转载,如需转载请通过简信或评论联系作者。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齐帆齐微课 “缅怀”仪式,是奥运会闭幕式上的固定命题环节。 今年北京冬奥会选择了“折柳送别”的方式来演绎这一特别时...
    仲夏书屋阅读 1,117评论 6 24
  • 柳树本无姓氏,传说隋炀帝赐柳杨姓 ,所以柳树又称为杨柳。因“柳”与“留”谐音,可以表达挽留不忍分别之意。 《诗经》...
    月光如水夜微凉阅读 481评论 3 11
  • 在古代,亲朋好友之间分离时,为了表达难分难离、不忍相别、恋恋不舍的心情,送行者总要做点什么,喝一杯离别的酒,写一首...
    乔木晨曦阅读 1,240评论 7 92
  • NO:00396 一七令 . 柳(仄韵) 柳, 如烟,似酒。 轻起舞,频敲牗。 碧玉凝妆,春风吐秀。 芽黄紫燕归,...
    常将三侠阅读 5,480评论 75 154
  • 齐帆齐微课: 一幅中国式浪漫的“折柳送别”的壮观画面,给2022年北京冬奥会画上了圆满的句号。同时让世界对中国文化...
    紫紫绮阅读 1,356评论 6 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