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每年的中秋到来之际,身处异乡的人,会越发思念亲人, 思念家乡。
那天,在外面和邻居闲聊的母亲回家来,兴冲冲得一脸喜色:“快点,你带我去接你三叔,他从东北回来了。”
“哪个三叔,我怎么不知道?”我一脸疑惑地问。
“你当然不知道了,他很小的时候出去的,现在有五十多年没回来了。还不快点,磨磨蹭蹭的,人在车站等着呢!”看得出来,母亲很激动,她认识这个人。
到了车站,穿过脚步匆匆的人流,远远的看到两个人还站在原地,身旁放着大包小包的行李。
还没等我和母亲靠近,那个人就大步迎上来:“可见着家里人了,嫂子,还记得我吗?我是多子啊!”说着并紧紧拉着我母亲的手。
“记得记得,怎么会不记得呢,我还清楚的记得你小时候的样子呢,岁月不饶人啊!你现在也老了。”母亲感慨地说。
我在一边说:“妈,回家唠吧,坐这么长时间的车,挺累的。”
“也是,我都乐糊涂了,你还不认识,这是你三叔。”母亲给我做着介绍。
“不用介绍就能知道是大哥的儿子,简直和大哥一模一样,我也忘了介绍了,这是你婶儿。”又转过脸对母亲说:“这是你弟妹。”
“叔,婶儿,辛苦了,咱们走吧!”
回家的路上,三叔抑制不住回家地激动,一路上不断问这问那,不时向窗外张望,样子就像初次看到新鲜事物的孩子。
也难怪三叔这么激动,他七岁的时候被在外参军,后来复员分配到东北的父亲接走,一去就五十多年。我虽然没见过,但是听父亲说起过,对他们一家人并不陌生。
父亲说过,我的爷爷奶奶很早双双过世,是三叔的父母,也就是我父亲的叔叔婶婶,一手把他们兄弟姊妹四个拉扯长大。
更可贵的是还不是亲叔叔婶婶,而是血缘关系远一点的叔叔婶婶,养恩大于生恩,父亲一直把这份感恩深埋心底,过世前再三叮嘱,如果堂叔回来一定要尽心照顾好,不能有丝毫怠慢。
对于千里迢迢归来的三叔,我们当然热情接待,虽然是初次见面,可是血浓于水的亲情让我们没有一点隔阂,就像多年就在一起的家人那样的熟悉和亲切。
晚上,我们为三叔接风,三叔很健谈,又或许是高兴,说起话来总是滔滔不绝。
说起他父亲来接他那次:“你们不知道吧!那次,我差点走丢。火车在一个车站停车,我们就下车溜达。正好有一个耍猴的,我小吗,挤吧挤吧就从人缝钻里面去了,回头大人找孩子,找不到了,火车可不等人,你说给急的呀!可是也得找啊!”
他喝了一口水,接着说:“就满车站问,后来一个人说,是看到一个穿着山东农村衣服的小孩,在那边看耍猴呢。我爸去了,一句话没说,提溜起我往胳肢窝一夹就跑,这不是还得赶火车吗?唉!人是找回来了,可是准备在路上吃的煮鸡蛋弄丢了。”三叔眉飞色舞地说着,一直说到口干舌燥,连续咳嗽。
三婶埋怨他:“你不会慢慢说吗?又没人抢你话,快喝口水压压。”
三叔不以为然地说:“没事,这不是看到家里人高兴吗?感觉有说不完的话。”
由于走的时候很小,他对小时后老家的印象很模糊。只记得家在十字路口偏西一点,家旁边有个烧饼铺,再旁边有个铁匠炉,其他就不记得了。
可是,就是凭着这模糊的印象,就像三婶说的那样,三叔随着年龄的增大 越来越想家。
其实家里没有他的至亲,他想的是心里的老屋,故乡的热土,还有熟悉的乡音。
他为这一切魂牵梦萦,夜不能寐。现在,他回来了,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成为他的真实写照。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他离开时是不谙世事的孩童,归来时却已鬓发如霜。为了在有生之年能回家看看,他跃跃欲试了两年。
我就问他:“走了这么多年,不回来看看真可惜,你一去五十多年,不会想到老家会发生翻天覆地得变化。”
“其实我上中学的时候就想回家,那次你爷爷回来的时候,我哭着追到火车站,因为要上学,你爷爷就没让来,这一拖就是这么多年,现在退休了,趁着腿脚利索,就到处走走,再不走就走不动了,这次,终于心愿得偿,此生无憾。
三叔说,这次回来是对的决定,他看到了家乡日新月异得变化,从前低矮狭窄的土屋,变成现在宽敞明亮的楼房;从前脏乱差的街道,变成平坦干净的柏油马路。因为停留在记忆深处家乡的印象只有一个字,是“穷”,家乡巨大得变化让他不敢相信,这是他出生的地方。
那天出去转了一圈回来,高兴地说:“你们猜我今天去哪转了”
“去哪了,三叔,这么高兴?累了吧!喝点水。”我一边说着给三叔到了一杯水。
“真有点渴了。”他喝了口水说:“我今天去学校那边了,建得真好啊!一点也不比城市的学校差。门卫没让我进,不然我都要进去看看,不过只看外面感觉就差不了。”
“当然了,咱们这里对教育非常重视,学校的配套设施相当完善。”
“还是现在好,我小时候哪有这样的条件,那时候大人要下地干活,一家好几个孩子,就大点的看小点的,哪有教育一说,不哭不闹就是好孩子,很多都不上学,所以大多都不识字。现在的孩子多幸福,不出生就胎教,出生以后就更不用说了,要不现在的孩子聪明呢?就是教育抓的紧。跟你们说,你哥几个每家都要出一个大学生,不然我可不答应。”可亲的三叔对我提出了要求。
“对,就按三叔说的做,每家培养出一个大学生。”我随声附和着他。
“哈哈哈,这就对了。”三叔开心地发出爽朗的笑声。
在回家的日子里,三叔天天拿个相机出去,他的相机里装满了在老家的所见所闻。有老人满脸皱纹里溢出的笑,有孩子天真无邪的眼睛,他把老家的一花一草一景一物都定格在相机里,把看到的一切全部带回去,慢慢欣赏品味。
其实三叔也算走南闯北的人,喜欢旅游,去过国外,游过香港,国内游从南到北也去了不少地方。
而最赞的要数我们这里的人,说着他伸出大拇指。咱这里的人,包括咱们省的的人都很好。不信你到外地看看,哪里的人也比不过咱们待人接物的真诚、热情、善良。
你像我在咱们另一个城市,到了一个陌生的地方咱不认识路,你如果问一个年龄大的当地人,老哥,到什么什么地方怎么走,他会告诉你,坐哪路公交车,坐几站,然后再换哪路车,再坐几站就到了,说的很详细的。
你如果问个年轻人,很巧,他也不认识。他会拿出手机给你百度,也会很耐心仔细得告诉你,到哪怎么怎么走。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咱们这边人的综合素质高不是一朝一夕养成的,它是从古到今的传承的体现。
所以说我这次回家之旅,感到很心慰,咱老祖宗的东西没丢!不论到哪,我都会很自豪地说,我是山东人!
三叔要走了,带着对家的留恋,对亲人的不舍。他知道,此一去或许就是永别,无论生前有多风光,最后落得个魂魄流落他乡,所有这一切让一个已过花甲之年的老人,眼中含泪,频频回首。
我想,所以人都会感谢这个团圆的节日,它促使人们抛开一切借口,给自己一个回家的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