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川民间俗传有“外甥打舅舅一步一石头”的谚语。
社会发展至今并没有改变重男轻女的社会现象,这主要是因为男性体力的绝对优势决定了男人的地位。
过去家族中光宗耀祖、传宗接代、家族承袭成了男人们的责任和义务,既有了男性地位优于女性的原因,各自的家族都指望自个家男丁门要有所作为,出人头地,却把女儿们调教成缝衣煮饭,侍奉公婆,裱琢成守得住三从四德的良家女子形象,也好有体面的找到门当户对的好婆家。
民间俗有“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的说法,伤了不少女儿的心!这话要追根溯源,只能落在舅母头上,因为六亲不认里其中就有舅母。六亲指哪六亲?婶婶、姑父、嫂子、舅母,姨夫、姐夫。关系雷同,看了别伤心,你除外。
女子出嫁到婆家后,娘家人还给取了个好听的名字“客姑娘”,过了门便是客人,原有的家庭关系发生了变化,娘家成了唯一挂念的地方。
看看中国字,为什“舅”字用“鼠”字头与“男”字组成?
有这样一则传说,舅舅像猫防老鼠一样防着客姑娘回娘家,怕来偷东西。
可在现实生活中往往是娘家兄弟到姐妹家里是那肯定是杀鸡宰羊好吃好喝盛情款待包管够,生怕亏了娘家人,临走姐姐还要装上能表达自己心意的东西能带尽带的带回娘家,总不会让娘家人空着手回去。
客姑娘心疼娘家的兄弟根深蒂固,日月不移。但“外甥打舅舅一步一石头”的由来却来自此故事。
传说中有这样一个娘家人。
舅舅自从成家娶了个“卡卡鬼”舅母后从此变了个人样,不再需要心疼他的姐姐了,慢慢也就断绝了来往。姐姐伤心失望过度而死,也没能见到娘家兄弟上门探望。注:“卡卡鬼”小气鬼、抠门的意思。
外甥去报丧。
舅舅正准备吃中午饭呢,突听见有人敲门。哐哐哐!舅舅、舅母开门!舅舅一听多年不见的外甥来上门。舅母反应快,没等舅舅开口就让舅舅去躲起来,并交代别出声,记住了!恨恨的瞪了一眼,以示警告。
舅母不慌不忙的喊到:来了!来了!小点声,轻点儿敲!敲那么急你家死人了?真是的!
隔着门缝问道,你有啥事?最终还是隔着门缝接待了外甥。
告诉你,你舅舅出远门了不在家,等回来我告诉他,你赶快回去!
没让外甥进门,便草草打发了外甥。
舅母没有将姐姐去世的事消息告诉舅舅,无动于衷的谎报说外甥是来借粮食的,我以借口我家的口粮也不足为由已打发回去了。
两口子没事似的,大白天的关门吃起了中午饭。
有一天娘家兄弟生活遇上困难,庄园邻居都不愿再伸手帮助,这时想起疼他的姐姐,他相信只有姐姐才能慷慨解囊倾其所有会帮助自己,便前去登门借粮。
岂知姐姐已过世三年了,陌生到连站在舅舅面前说话的外甥都认不出。
请问我姐姐在吗?
你姐是谁?
你找她干什么?
我是他娘家亲弟弟,我家里没吃的了,来借点粮食!
没有?
你又是谁?
我是邻居,帮她看家的!
我不认识你,你赶快出去!出去!便把舅舅被赶了出去。外甥狠狠地关上了大门,背顶着大门伤心而涕。
被撵出门的舅舅问了傍边邻居才知道姐姐已过世三年多了,刚才那个气呼呼似乎有点面熟的青年就是多年不见的亲外甥。
气归气,骂归骂,恨归恨,打断骨头连着筋,舅舅再怎么不是,毕竟是自己的亲人。外甥心里想着还是装好了一袋粮食,放在廊沿下准备明天亲自送到舅舅家去。
舅舅心里也升起团团伤感和难受,但迫于老婆的威力,不敢空着手回家交代。
舅舅借粮不成,便半夜来偷粮。发现屋前房沿下立着一口袋,上前一摸发现是粮食,欣喜若狂地背起就走。
翻墙入院,却要从大门出去,出门动静大了点,吵醒了没怎么睡实的外甥,随声追了出去,边追边用石头打他。舅舅那敢吱声,低头逃跑,外甥穷追猛打,那能放过偷粮食的贼。
舅舅被追的招架不住了,就喊,别打了!别打了!我是你舅舅!外甥一听气不打一处来,便打的更厉害了。舅舅只好丢下口袋,消失在月幕下。
后来民间就有了“外甥打舅舅一步一石头”的谚语。外甥打舅舅肯定有理由,没人笑话。现实生活外甥最在乎舅舅,敬重舅舅。
连城当地有个传承习俗,舅舅家里外甥为大,外甥是上客。外甥家里舅舅为大,舅舅是上客。
连城方言:阿舅=舅舅
连城方言称呼中都带阿。
阿爷、阿奶,阿大、阿妈,阿爸,阿舅,阿娘,阿哥,阿姐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