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一个女孩子说“独立”时,是真的吗?
坐在广场旁的肯德基里,却思考着这个诡异的问题,好像在冰咖啡里掺合着碧螺春,说不出的怪异。就好像周星驰把白玉书生似的唐伯虎解构成了荷尔蒙冲动下的本能,在飞溅的快感之后迎接无尽的空虚。
独立,你确定吗?你确定你在说独立?
你所说的独立,是建立在对自己的期许之上的,而非明确而具体的实施计划。就像你一直想来一次泰国的热带风光旅行,从互联网上下载了很多的旖旎图片,却从来没有实际计划过去曼谷的线路和日期,甚至连去曼谷的机票价格都不知道。在追求独立的路途上,你是一个空想家,而不是一个实践者。
也许,我应该先告诉你什么是“独立”,然后你再决定自己是不是要独立。
相对于经济上的独立,思想上的独立更加重要。这思想上的独立,我想从这么几个方面来说。
首先,你得承认自己是“一个没有归属的存在”。这个说法不是很好懂,我用爱情来比方。爱情中,你会承认对方是一个不属于自己的存在吗?也就是说,“他”不属于你,今天如此,明天如此,永远都是如此。如果你不能承认这一点,心底固执地认为“他是我的”,你便无法获得真正的独立。因为,独立是相互的,不存在一厢情愿的独立,更不存在“不平等”的独立。尊重对方的独立,是自身获得独立的前提。这一点做不到,那就是一种强加的“不平等条约”,最终这些条约是要受到反抗和废除的。
当然,你也可以强硬地坚持自己的决定,把自己的独立建立在对方的失去独立基础上。如果这样,我只想提醒你的是,你要想想,你要的是“独立”,还是“压迫”?
其次,独立不可能脱离具体的环境而存在。还是以爱情为例。经过一系列的摸爬滚打,你们终于要走向红地毯,缔结一世情缘。这时候你要想清楚,在中国,也许会有很纯粹的两个人的爱情,却绝对没有纯粹的两个人的婚姻。在中国,婚姻从来都是,至少是两个家庭的婚姻。你所嫁的绝不单单是一个独立的“他”,你所嫁的,还包括他的父母,他的妹妹,他的弟弟,甚至是他的七大姑八大姨。相反过来,他娶的也同样。
请问,这时候你如何做到“独立”?当你看着着他(她)家的亲人上门借钱,或者决定你的孩子的命名时,请问,你是不是会感到自己“独立”的土崩瓦解?这时候,爱情的神圣已逝,婚姻的烦恼刚启,恐怕你除了对他(她)的失望之外,已尝不到任何的甜蜜了。这时候的你也许会想,婚姻中的你和他(她)并不是拴在一根绳子上的蚂蚱,你和他(她)是拴在一条拴着好多只蚂蚱绳子上的蚂蚱,你所有看似“独立”的蹦跶,只不过是在绳子允许范围内的广场舞。
这时候,除了失望之外,你已经想不起“独立”是什么了。
这时候,也许你想像《玩偶之家》的娜拉一样破城而出,以为挣脱了绳子就能够获得独立。想想也是,你有体面的工作,稳定且不低的收入。经济的独立,好像能够保证你在社会上的独立,因此你刚刚破城而出的一段时间里,你满足于自己吃饱一家不饿的生活,你像刚刚破茧而出的蝴蝶,穿行在花丛和树林之间。也许你这只蝴蝶还会吟诵着裴多菲的名句,在精神世界里建立自己的纪念碑。
但是,不久,你就会发觉自己越来越不想做饭,甚至怕自己在夜晚一个人坐在饭桌边的落寞与孤单。有时你甚至在对面空空的椅子前摆上一双孤单的筷子,你看着那双筷子,再好的食物也难以下咽。
好吧,这时候,你发现,原来独立从来不会自己一个人前来,他所到之处,就一定带着他的挚友:孤独。如果你要接受独立的自由,就必然要接受孤独的拜访。
请问,这时候,你是不是还能够说:我要独立?
此刻,独立的光环散去,你才发现,原来独立的背后,是一望无际的沙漠。之前你没有发现,是因为你被它的光环迷惑了。你追求了这么久,到了独立的跟前,才发现这个事实。只是,这时候,你已经不知道该怎样走了。前面,是实实在在的荒凉,你的身后,是你走来的路,你的自尊使你不想原路回去。
你,无路可走。
鲁迅曾经问,出走之后该怎么办呢?梦固然好,但当梦破碎的时刻呢?
其实我们无往而不在围城之中,入城与出城只是位置的相对变化,围城的现实并没有多大变化。对于独立来说,也是如此。
嘿嘿,当你听完了我的这些胡言乱语,你是不是还选择追求你的“独立”?
我不干涉你的决定,只要你愿意。只是作为朋友,我有义务提醒你,你也许能够获得经济上的独立,但你是不是能够获得你内心的独立,在你心灵的深处,建立一个实实在在的花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