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Aaron
早上起早匆匆赶往面试点。路上经过了一个大厦,发现一堆人挤在电梯处等着上去。我就纳闷,怎么回事,这么早就起来挤电梯,简直可怕。
待我擦亮我那双高度近视的眼镜片,啊,原来是家长拖着孩子要去上补习班呢。我一直只知道中国的早教对象年龄对象都很小,却从来不知道也得起这么早呢——周六八点,对于很多大学生来说,这个点是再正常不过的睡眠时间了。而这群可怜的娃们,被老妈一手抓着胳膊(担心孩子速度慢赶不上),一手抓着早点(祖国的花朵的营养可得跟上),素有红军急行军的架势一般,匆匆赶往各大补习班。对他们来说,补习班就是战场,班上的小同学既是患难与共的战友,也是以后要“厮杀”的敌人。这些小家伙以后都得在各个学校的考场,竞争那为数不多的入学名额。
插播一句,也有老爸带着孩子上学的,不过总体占少数。从这点是不是也能从侧面反应出男主外女主内的这种传统思想?
给我印象最深刻の一对父子,是儿子一手被爸爸抓着,一手吃早点。老爸呢,在跟儿子讲数学解方程,我就听到一个什么平方。我的个天呐,我感觉我平方是初中才学的,而那个孩子感觉只有小学三四年级哇,这年头娃可真不容易。
粑粑麻麻都是老师,经常跟我说这年头孩子不容易,双休假期一堆补习班。语数外理化生一堆轮番轰炸,还有各种兴趣班。看我那可怜的小表弟,天天晚上的作业一大堆,也是蛮心疼的。
不由得想起前几天传遍朋友圈的那个退休老教授写孙子的教育经历的那篇文章。孙子问:我什么时候能玩啊?爷爷:等你到我这个年龄的时候吧。这篇文章让我觉得难受的一点事,这个教授这么一个高级知识分子,孩子父母受教育程度这么高,还是陷入了这样的一个教育怪圈里。也就不难理解这年头培训机构为什么会这么火爆了。
一方面,像张雪峰所说,这年头已经不是几十年前的样子了,机会越来越难以寻觅,没有比较好的教育背景の人,很难谋得一份不错的工作。所以也就不难解释大家为什么都急切切的,规划了一条所谓的好的成长道路——好幼儿园,好小学,好高中,好大学,好工作,好生活。看似环环相扣,哪条断了都不行;但另一方面,又有太多的例子说明,很多时候,人生不需要每一步都做到最好。可能就那么一两个机遇,你抓住了,就迅速起飞,实现转变,从此人生都大不相同。
然而人人都追求完美,相比于鲤鱼跳龙门的这种腾飞,大家都觉得稳扎稳打更好一点,也就苦了这些孩子,家长乃至老师们了。
我就想啊,什么时候写不动代码了,我就去搞个培训机构吧,感觉能赚很多钱呢。
——写于回程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