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教育的起源学说
1)神话起源说
生物起源说:代表人物有法国的利托尔诺、美国的桑代克、英国的沛西·能。生物起源说认为人类教育起源动物界中各类动物的生存本能活动,认为动物界就有教育活动。
2)心里起源说
代表人物有美国教育学家孟禄。心里起源说认为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人无意识的模仿。
3)劳动起源说
代表人物主要是苏联的米丁斯基凯洛夫等教育史学家和教育学家。劳动起源论者认为教育源于劳动,起源于劳动过程中社会生产需要和人的发展需要的辩证统一。
2.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
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影响
3.教师职业的角色
1)传道者的角色
教师负有传递社会传统道德、价值观念的使命,“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除了社会一般道德观、价值观外,教师对学生的“做人之道”为业之道”“治学之道”等也有引导和示范的责任。
2)授业解惑者
教师是各行各业建设人才的培养者,他们在掌握了人类经过长期社会实践活动所获得的知识经验、技能的基础上,对其精心加工整理,然后以特定的方式传授给年轻一代,并帮助他们解除学习中的困惑,启发他们的智慧,形成一定的知识结构和技能技巧,成为社会有用的建设者。
3)示范者的角色
学生具有向师性的特点,教师的言论行为、为人处世的态度会对学生具有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作用。
4)教育教学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和管理者
教师需要肩负起教育教学管理的职责,包括确定班级目标、建立班集体、制定和贯彻规章制度、维持班级纪律、组织班级活动、协调人际关系、并对教育教学活动进行控制、检查和评价。
5)父母与朋友的角色
教师应在学习、生活、人生等多方面给予学生更多指导和鼓励,与他们一起分担痛苦与忧伤,分享欢乐与幸福,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与发展。
6)研究者的角色
教师要以一种变化发展的态度来对待自己的工作对象、工作内容,要不断学习、不断反思,不断创新。
7)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首先,教师要改变过于强调知识传输的倾向,努力让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学生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其次,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最后,教师要为学生的人生引路。
4.班主任工作的前提和基础
了解和研究学生
5.教育学创立阶段的代表人物及其思想
1)夸美纽斯(被誉为教育学之父”)
代表著作:《大教学论》(1632)—教育学开始形成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
教学制度:首次从理论上系统论述班级授课制。
教学思想:“泛智教育”—把一切知识教给一切人。
教学方法:首次理论上对直观性原则做了论证。
2)卢梭(法国启蒙思想家、教育学家)
“出自造物主之手的东西都是好的,而一到人的手里就全变坏了”。
倡导儿童本位的教育观、要高度尊重儿童。在西方近现代教育史上,被认为最先“发现了儿童”
3)康德(德国哲学家)
“人是唯一需要教育的动物”。
把教育学作为一门课程在大学里讲授的第一人
4)斐斯泰洛齐(瑞士教育学家)
在西方教育史上,最早明确提出“教育心理学化”的主张。
西方教育史上第一位将“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这一思想付诸实践的教育家
5)洛克(英国教育学家)
认为人的心灵如同白板,观念和知识都来自后天,并且得出结论,天赋的智力人人平等,“人类之所以千差万别,便是由于教育之故”
6.教育科学研究方法
1)教育观察法
人们有目的、有计划地通过器官或辅助仪器,对处于自然状态下的客观事物进行系统感知和考察,从而获取经验事实的一种科学研究方法。观察法是教育科学研究中广泛使用的基本研究方法。
教育观察法的类型
根据对观察的环境条件是否进行控制和改变,可以将研究分为自然情境中的观察和实验室中的观察。
根据观察时是否借助仪器设备,可以把观察分为直接观察和间接观察。
根据观察者是否直接参与被观察者所从事的活动,可以将观察分为参与性观察和非参与性观察。
根据是否对观察活动进行严格的控制,可将观察分为结构式观察和非结构式观察。
根据观察活动是否有规律将观察分为系统观察和非系统观察。
2)教育调查法
调查法是研究者通过问卷、访谈等方式,有目的、有计划地搜集研究对象的有关资料,对取得的第一手资料进行整理和分析,从而揭示事物本质和规律,寻求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案的研究方法。
抽样调查法
总体是研究对象的全体,样本是从总体中抽取一部分个体进行研究,是被抽取的个体的集合。
问卷调查法
问卷的结构包括:封面信、指导语、问题和答案、结束语。
问卷调查实施的基本步骤:一是提出问题;二是查找文献;三是设计问卷并进行小范围测试;四是分析测试结果并修改问卷;五是选择样本并发放问卷。
访谈法
访谈法实施的基本步骤:
1)提出访谈问题,确定访谈对象。
2)制定访谈计划。
3)拟定访谈提纲。
4)进行正式访谈。
5)整理访谈资料,分析访谈结果,得出访谈结论。
测量调查法
教育测量的功能主要有:因材施教,选拔人才,诊断补救,评价教学,就业指导。
3)教育实验法
实验法是研究者按照研究目的,合理地控制或创设一定的条件,人为地影响研究对象,从而验证假设,探讨条件和教育对象之间的因果关系的研究方法。
实验法的主要特点:严格控制自变量和实验条件,主动诱发需要考察的现象,对结果进行分析,得出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
4)教育行动研究法
教育行动研究法是指在教育情境中,由教育实践者(通常指教师)进行的,目的在于改善教育专业的实践,采取批判、自省、质疑的研究精神,借以实践其教育理想并获得专业成长与提升的一种研究。
5)教育叙事研究法
6)个案研究法
7)历史研究法
7.记忆的概念
记忆是过去的经验在头脑中的反应,也可以说是人脑对经验的识记、保持和再现(再认或回忆)的过程。
8.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
班杜拉把强化分为三种形式,分别是直接强化、替代性强化和自我强化。
替代性强化指学习者通过观察他人行为所带来的奖励性后果而受到强化。
9.刺激的泛化与分化
刺激的泛化是指人和动物一旦学会对某一特定的条件刺激做出条件反应以后,其他与该条件刺激相类似的刺激也能诱发其条件反应。
刺激分化是指通过选择性强化和消退使有机体学会对条件刺激和与条件刺激相类似的刺激做出不同的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