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来到北国这片广袤而纯净的土地上,漫步大街我陷入无尽的思考。那些关于成长、关于自我、关于未来的思绪,如同冬日里的雪花,纷纷扬扬,却又带着一种难以言说的沉重。
我出生在南国的一个小农村,家里有三个姐妹。父亲是家里的老大,很早就扛起了家庭的重担。在他未成年的年纪,就已经需要撑起五口之家。生活的艰辛,让他养成了节俭甚至有些苛刻的生活习惯,而这种习惯也深深影响了我。
小时候,家里条件有限,每一分钱都来之不易。父母的行为告诉我们,要懂得节省,不能浪费。这种观念,如同种子般深埋在我的心底,逐渐生根发芽。我好像每一次消费都要反复权衡。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我渐渐发现,这种过度的节俭,已经成了我内心深处的一种枷锁。
每当我取得一些成就,获得一份荣誉,甚至只是花出去一笔钱,我都会感到一种莫名的不自在。这种感觉,我把它称为“配得感”。仿佛我内心深处总有一个声音在提醒我:“你真的值得拥有这些吗?”这种怀疑,像一块沉重的石头,压在了我的心上,让我在追求更好生活的道路上,步履蹒跚。
我努力地摆脱这种感觉,努力地向上攀登。我读书、工作,努力让自己变得更好。然而,那份“配得感”的阴影,却总是如影随形。它让我在面对机会时犹豫不决,让我在享受生活时心生愧疚,让我在追求梦想时畏首畏尾。
后来,随着经历的增加和不断的学习,我开始尝试自我疗愈。我读心理学的书籍,参加各种讲座,试图从理论和实践中找到突破的方法。然而,效果并不明显。直到我接触了金融领域,我才真正意识到,“配得感”不仅仅是一个心理问题,它还会影响我们的人生轨迹,甚至会影响到下一代。
金融的世界让我看到了财富的力量,也让我明白,合理的财富管理和投资,可以帮助我们实现更好的生活。然而,这种“配得感”的存在,却让我在面对投资机会时犹豫不决。我害怕失败,害怕失去,更害怕自己不值得拥有那些美好的东西。我开始反思,这种过度的节俭和自我怀疑,是否真的是一种美德?它是否真的让我和我的家人过上了更好的生活?
我意识到,我需要放下这种“美德”,需要断舍离,需要突破自我。我不希望我的孩子也陷入这种“配得感”的困境中。我希望他们能够自信地追求自己的梦想,享受生活中的美好,而不是被过去的思维模式所束缚。
我的大宝已经展现出了这种“配得感”的迹象。他总是小心翼翼,不敢尝试新的事物,害怕失败,害怕被拒绝。我明白,这不仅仅是他自己的问题,更是我传递给他的观念在作祟。我需要为他铺平道路,带他突破这种心理障碍,让他明白,他值得拥有这个世界上的所有美好。
于是,我开始默默地突破自己。我尝试着去面对那些曾经让我感到不安的事情,去体验那些我曾经认为“不值得”的生活。我开始学习金融知识,了解投资工具,尝试着用这些知识来实现财富的增值。我告诉自己,我值得拥有更好的生活,我的孩子也值得拥有更好的未来。
我有个小目标:在未来的五年内,我要去到我向往的大都市,我要借助金融的工具,实现这个目标。这不仅仅是为了自己,更是为了我的孩子。我希望他们能够在一个更广阔的天地里成长,拥有更多的机会和可能性。
这是一条充满挑战的道路,但我相信,只要我坚持不懈,就一定能够实现目标。我开始制定计划,每天学习一点金融知识,每月积累一笔资金,每年寻找一个投资机会。我知道,每一步都可能充满困难,但我不会放弃。
我相信,每个人都有能力突破自己的思维枷锁,实现自己的梦想。我们不需要被过去的观念所束缚,不需要被“配得感”所困扰。我们值得拥有这个世界上的所有美好,只要我们愿意去努力,去尝试,去突破。
北国的风光无限好,而我的未来,也充满了无限的可能。让我们一起加油,突破自我,创造属于自己的美好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