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课堂上,我只知自己总是滔滔不绝地向学生传授知识的琼浆:时而提问;时而点拨;时而指导;时而归纳……殊不知课堂上用语有那么多讲究。韩素静老师如是说:要善待课堂语言:
善待课堂用语.首要的是“漂洗”语言杂质、让课学语言规范化。她说:“课堂不是嘉年华,不是狂欢节.“哇噻,太棒了!”同学们一定要hold住哦!"等娱乐性语言不能畅通无阻地进入课堂。
她建议善待课堂语言、要让指令语言科学化。教师在发布某项指令时、问题的题干不能太长,太长了学生很难记住,也不要一口气问一组问题.因为人的瞬间记忆有一定的局限性。并且,下达指令生语言后要给学生留出必要的准备时间、不搞突然袭击。指令性语言要指向清楚.尽量少说“先讨论、我们一会儿交流”而应具体地说:“在讨论时每个小组都要找一个同学负责记录、 负责记录的同学把主要观点记下来。等交流环节时:每个小组选一名代表作汇报”反思自己的课堂,让学生讨论时,我往往就是让学生先讨论后再交流的。这样的结果,看似学生讨论热烈,课堂热闹,到交流环节时,好多学生要不缄口不言,要不低头无语,这样的讨论是很无效的。如果改成韩老师说的具体要求,分工明确的话,是不是效果会好一些?
韩老师还建议课堂用语要丰富,让课堂评价语具体化。“太棒了”“太聪明了”模糊笼统的评价语句尽量少用,改成具体的、本真的,就起到了真正的鼓励评价作用。这让我想起今天去听的一节数学公开课上,做课老师杨老师在听了一个孩子回答的问题后,这样说:“嗯,你回答的特别好,老师听出来了你是这样思考的……”这样的评价语言不但是对回答问题的同学的鼓励,同时也是对问题的归纳总结。这也正符合了韩老师提出的让评价语具有归纳性,系统性。不应只是判断对错、更应是一次梳理和归纳的原则。
善待课堂语言还要注意评价语言的合理性和真实性,韩老师认为像“你很聪明”“你有这个方面的天赋”这样的评价语并不具有合理性。它会导致学生错误归因:我学习好,是因为我聪明;我学习不好,是因为我没有这个方面的天赋。善待课堂用语还要注意过渡语言前后的关联性。这个细节也是不能忽视的。
“善待课堂用语还要注意过渡语言的必要性,”韩老师说,就像我们经常说的“现在学习第二段,好不好啊?”学习第二段还是第三段学生是没有选择的。所以,老师要避免使用。
总之,讲授是教师的基本功,教师一定要善待语言,无论是开场白、过渡语,还是小结语、评价语,都体现着教师的基本素养,无论指令性的语言、点拨性的语言还是评价性语言都彰显着教师的内涵。让我们跟着韩老师一起修炼自己的课堂语言。使自己的课堂既能口吐莲花,又能锦上添花。这是我们为师者必做的“功课”。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认为,教师的语言应该是一种教学艺术。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提出:教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效率。想做优秀的教师,我们不善待课堂语言,行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