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阶四天的学习结束了,周雯老师轻松幽默的授课风格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周老师总是能把书中的理论知识结合生活中的小故事讲述出来,浅显易懂而且让人印象深刻,非常接地气,这种方式非常适合我们将来给一些文化层次不高的留守儿童父母上课,有趣又能引人思考,让人容易接受。
在课程的最开始,以一首纪伯伦的诗开场,让我们明白孩子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不是父母的附属品,我们的孩子终究是要离开我们,拥有属于他们自己的人生。
我想以几个关键字来总结本次课程的收获:
1、连接
连接是我们与孩子相处的基础。当我们与孩子之间有良好的连接,孩子的安全感才能建立得好,我们与孩子的关系才能稳固和谐。当以上的基础打好了,我们的教育才有可能渗透、影响到孩子,我们与孩子的沟通才能更顺畅。如果想要增加与孩子的连接最实用的方法就是从拥抱开始。
2、身份定位
在亲子关系中,我们做父母的要时刻带着觉察,清楚自己的身份定位。我们只是孩子的陪伴者、支持者,我们与孩子之间的界限在哪里,我们有没有入侵孩子的生命花园,我们是不是有维护好我们自己的生命花园。我们是不是包办、替代孩子做了太多,而剥夺了孩子原本该有的生命体验,剥夺了孩子自我成长的机会?我们是不是把自己当成了孩子的保姆或者老师,又或者是领导而远离的父母这个最本质的身份。
3、真实
爱他如他所是,而非如我所愿。接纳孩子真实的样子,让孩子成为他自己,同时接纳自己真实的样子,接纳我们自己不是完美的父母,做真实父母更能给孩子安全感。其实很多时候孩子并不需要听父母说什么,孩子是可以感受到父母的真实状态的。
4、对错
“我是对的”,“这是为你好”,这两句话是可以害死人的。在亲子关系中我们需要放下对错,放下评判,放下指责,去发现更多的可能性。
5、聆听
学会聆听是学会沟通的前提,全身心地三层次聆听,可以给孩子安全的表达空间。沟通不仅仅是说,沟通信息有99%来自潜意识层面。唯有站在真诚、平等、完全空性的状态下,才能真正体会到孩子的心声。
6、感觉
感觉好了,才能做得好。我们需要多唤醒自己的感觉,认识自己的情绪,在事情中更快地觉知自己的情绪。我们的家中带给孩子什么样的感觉,家里是怎样的气息都时刻影响着孩子。同时学习了解负面情绪的正面意义,情绪没有好坏之分,应该把焦点放在效果与意义上。
7、学习
学习只是人生中的一小部分,对孩子来说不是只有课堂中的学习才是学习,孩子的每一次探索,做家务,玩耍都是在学习。面对现在很多厌学的孩子,家长常常只想把孩子尽快送回课堂,而不知道对每个孩子来说首先是“活着”,其次是“活好”,第三才是“学习”,当孩子连活着的动力都没有,怎么可能有动力去学习,所以要让孩子先学会生存,让孩子发现自己原来有能力学会生存,孩子才会发现原来自己有更多的选择,孩子才会有动力去向更远的目标。了解孩子的信念,了解孩子的价值观,从理解层次的上三层着手去引导孩子会更有效果。
这四天中学习的内容非常多,非常好,而如何能在生活中去应用、去实践才是最关键、最重要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