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年人的焦虑是扩音器,但是悲伤却是静音模式。
--小金刚
最近朋友圈被咪蒙的“教你如何月薪5万”的文章刷屏了,而且身边还有人参加。嗯,咪蒙又一次成功地抓住了成年人的焦虑。如果你仔细看,最近的公众号也都普遍在说“26岁,存款XXX”这种文章。是因为快到年底了?快过年了?所以去年的焦虑又卷土重来了?比如工作,比如爱情,比如存款,比如体重,比如见七大姑八大姨时想怒怼但又不敢怼的压力?
貌似我们这一代人有着无比多的焦虑。尤其是身边的人越来越好了,你猛然发现好像就自己过的不好的时候,更可悲的是竟然无人倾诉。因为社会教育你要懂事,不要抱怨,不要和别人比较。你怕你说出口的一瞬间,别人觉得你是在羡慕,或者是在抱怨。可是,即使自己和自己比较,也没有发现今天的自己比去年的自己优秀了多少,反倒是体重增加了不少的时候,更扎心,不是么?
也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我们这代人的焦虑,只能通过在网上吐槽来发泄,通过不断的报名各种公众号的课程来试着减少一些。不论是选择哪种方式,都很少会有人选择和父母好好地聊一聊。因为早已习惯了,隔着电话让他们放心,说一切都挺好的,不用担心。早已经习惯了,挂掉电话之后的片刻孤独和对父母的思念。早已习惯了,他们不在身边的日子。 习惯啊,简直是最可怕的事情。让我们学不会表达真正的爱。
有些人在孤独的时候,选择听歌,从歌词里找到打动自己的那句话;有些人,选择写作,就好像我,写着自己的心情;有些人,选择看书,从书里寻找志同道合的人;有些人,选择工作,毕竟工作使自己快乐;有些人,选择和身边的TA抱得更紧一些;有些人,选择忘掉孤独,找自己的小伙伴们喝喝酒,抽抽烟,什么都可以聊,就是不聊心事。
终于,在挫折的陪伴下,我们变得越来越通透,越来越明白自己想要什么,也越来越能找到属于自己的活法。这个年代是个最好的年代,感谢发达的网络,每个人都可以发声;这个年代同时也是最坏的年代,太多人要告诉你怎么做,使你最容易忽略自己,静下来,听听自己的心声,你会发现,其实答案一直都在。
最近的我一直在探寻自己的内心,关于发生在自己身上的感情方面的问题,总结一下原因,是我不知道该怎么去爱一个人,这么想想也挺对不起他的,因为我的爱无能,使他背负了更多的压力。
如果当初的我,可以问问他,为什么要做出这种哪种的决定?这么做,快乐么?如果当初的我,在他迷茫的时候,可以给他信心,坚定的说,别怕,不管发生什么,你都可以放心,我都会在。如果当初的我,在他说他配不上我的时候,可以打消他的念头,告诉他,你选择了我,我选择了你,这是我们筛选过的结果,没有所谓的配不配,不要有那么多顾虑。如果当初的我,在他快乐的时候,可以分享他的快乐。如果...当初的我,能够抱着认真的态度爱他,爱自己,爱我们俩的家,或许结局就不同了吧。
其实,所有故事的结局,都已经写在了开头。我的顺其自然+他的逃避=分开的必然。 不再会哭泣了,即使想到了曾经快乐的日子;即使明知道我们已经不可能再在一起了,虽然我还是会幻想。放你走,不打扰,是我现在能为你做的。我的悲伤,换成了静音模式。你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