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腔调”这个词来源于上海的巷弄俚语,相当于北方人口中的“范儿”又或者英美语系中的“style",虽然有许多替代品,可是对我来说,还是用“腔调”这个词来描述刑警的日常生活更为恰当。在一般人的生活中更多的是看到刑警在荧幕上的形象,这个时候刑警的腔调十足,要么刚毅果敢、出生入死,要么智谋百出、抽丝剥茧,而实际生活中刑警的腔调却失色许多,一样的酸甜苦辣、一样的柴米油盐......
千锤百炼方成钢,能屈能伸真英雄
一个合格的刑警最需要的是什么?智慧、毅力还是勇气?我要说这些都不是最需要的,刑警最需要的是经验,百炼千锤方成钢,没有经验根本做不了一个合格的刑警。那么经验又从何而来,经验来源于一个个繁杂的警情接处、来源于一次次反复的纠纷调解、来源于一份份简单的笔录制作,就像战场上的老兵,他的成长不仅来自日常的训练,更多的得益于枪林弹雨的洗礼。一个经验老到的侦查员面往往会形成一种系统的案情分析思维,这种思维能够构建犯罪现场、能够找出破案关键、能够把握审查节奏,最终往往能够完美地侦破案件。千锤百炼是对刑警的能力铸造,能屈能伸才是素质的提升,场面惊险的抓捕仅仅是破案的一个小环节,更多是枯燥无味的案情研判、风雨无阻地蹲点侦查、细致全面的证据固定和斗智斗勇地审查讯问。一个合格的刑警知道什么时候勇猛果敢、什么时候平淡蛰伏、什么时候和风细雨、什么时候声色俱厉,这是刑警的腔调。
走南闯北见识广,五湖四海兄弟多
对刑警来说,痛苦的不是抓捕审查,痛苦的是三天两头的出差办案,如果说刚开始的时候还有些看壮阔河山的新鲜感,那么时间一长这种新鲜感就会被出差途中的频繁变换旅馆、一次次地乘坐各种交通工具还有巨大的心理压力迅速冲淡。用侦查员的话说,有些地方你出差无数次,听到名字都有想吐的冲动,但是你还得去;有些地方深山老林,火车、大巴、出租、公交、拖拉机、牛车......再也进不去的时候你就得靠自己的两条腿,隔一个山头要走四五个小时,你尝试过一次出差乘坐过十几种交通工具的“人在囧途”吗?但是这也丰富了刑警的人生阅历,从北国风光到南海波涛,从西部大漠到东土山水,都留下了他们的足迹。一次次的出差办案,让刑警学会了南腔北调、结识了朋友兄弟,走到哪里都能用地道或是不地道的本地话胡吹海侃,更能受到当地刑警的热情接待、无私配合。一个合格的刑警知地理、晓人文、会交流、能吃苦、懂轻重,这是刑警的腔调。
冷看白骨成山,笑对繁华盛世
或许是因为见过太多的狡诈算计、残忍血腥,更见证过无数的喜极而泣、峰回路转,刑警面对案子时情绪很难有太大的波动,“冷冷”的表情仿佛成了每一个刑警的面具。作为侦查员,在他的刑警生涯中可能遇到过比电影电视更为悬疑残暴的犯罪现场;作为法医,可能解剖完高度腐败的尸体后,一样若无其事地在食堂里点上一份红烧肉。常人很难理解,刚开始面对这些场景的时候,刑警一样会难受、会愤怒、会哭也会笑,可是随着时间的沉淀、经验的积累,刑警知道愤怒和难受解决不了任何问题,只有冷静地面对、细致地剖析才能对案情有所帮助。他们知道每一个案件的发生代表着一群人的不幸,每一个案件的破获能够让一群人得到慰藉,所以他们隐藏着自己的感情,戴着“冷冷”的面具,追根溯源、追求正义。于压力下,刑警举轻若重,不放过每一个细节;于庆功时,刑警举重若轻,笑看繁华盛世,这是刑警的腔调。
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
家庭对每个人来说都很重要,对刑警来说更是获得休憩、回归安宁的港湾。未必每一个刑警都刚强硬朗、冷酷无情,他们对于家庭的感情较常人显得更加厚重。长年累月的出差办案、夜以继日地加班工作,荣誉堆积的个人履历......这些都不是刑警的引以为傲的资本,在他们的眼中父母的一声叮嘱、妻子的一句问候、孩子的一点成长才是最值得珍视和骄傲的。刑警也会懊恼和悔恨,有时甚至会失声痛哭,错过与亲人的最后一面,饱尝“子欲养而亲不待”的痛苦,刑警哭了;孩子出生时却无法守候,妻子的理解和宽容,刑警哭了;长期的缺乏关爱和交流,孩子得了自闭症,刑警哭了......他们的情感和常人一样丰富,因为他们也是一群活生生的普通人。工作中冷静自持、生活里情感四溢,这是刑警的腔调。
什么样的职业能够承载生命的代价?什么样的职业能够让你习惯流血和牺牲?追根究底刑警的腔调来自于是一种执著的信仰,深深镌刻在每个刑警的心灵深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