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常会想到,或许人工智能统治人类的桥段并不能发生,但取而代之的并不是毫无顾忌的高枕无忧,而是世界对于人的另一种形式的统治——使人异化成为“机器人”。
观望百态人生,生老病死、成家立业是人生中的必经之路,但很多附着其之上的观念似乎也变成了所有人摆脱不了的业障。
事实上也的确如此,于大众认知下,广为大众遵循的常理就是践行人生道路的铁律,出于先天生来便佩戴的禀赋,生老病死的自然规律不可避免的需要遵守,而后天建立的认知却同样规训了我们未知的人生。
我们常常会根据自我意识进行着各项不知其意的举动,欺骗自己的大脑发出此种指令只需要简单的“常理”二字。何为常理?即通俗的道理,时常可见的规矩,潜移默化中它被赋予了“真理”的定义,这是可悲且可叹的。我们时常会有突然清醒的恍惚感受,意识到了自己似乎在消磨着极其有限的岁月,未待我们深入思索便立即会被现实琐事拉回现实,此种“顿悟”也便转瞬即逝。对于人生,我们应该持有最清楚的认知,而事实上我们常常并没有过重视它。我们一直在复刻着其他人反复踩跃过的道路,各型各色的人在此事上竟达成了和谐。
我们对于人生的看法,往往都是概念与臆想的结合,通俗来讲就是经由他人讲述的世界被我们主观意识加工后所呈现出来的,并未摸索过的道理被我们囫囵吞枣的接受,于此真理的实践性被抹灭,最具主观性的人生竟变得愈发不确定起来。
真理存在的意义并非被奉为神祇来规训自我行动,而应该是导引人生的行为指南。所以,对于刻板的教条式真理,要常持有“怀疑”态度,这并非否定其价值,而是因为对现有真理的每一次推翻,都象征着思想上的一次大跨越。常怀此心态,对待世事也便拥有了更多的“不信任”。我们常常以刻板的思想支配自己的行为,大多数时候我们的世界观也往往趋同,实践行为往往建立在不切实际的“固有观念”中。
这种“固有观念”常常以这种形式出现在我们生活中:我们认为我们应该如此做,而不是我想要这么做。自此伊始,我们便已经出现了思想上的异化。人常常容易有“执”念,人总是会牢牢抓住某些存在以保全自己,无论是具体的事物或是飘渺无形的观念,就如落水的人会拼命抓紧一切物体以自救一般,每个人自出生便都是被不安全感充斥着的个体。
这种“执”使得我们拥有了创造文明传承文明的可能,同时也给我们的思想佩戴上了顽固的不可拆除的思想标签,再也难以摆脱它的掣肘。老子的《道德经》为世人指明了另一条道路,对于人的“执”念进行了解构,倡导“无为而不为”以化解人们自易经思想主宰世俗后出现的“执象”思想,如今我们依旧需要对于老子思想进行再继承。
重复着同样的人生,历史的车辙往复碾压,如同被上了发条的机器人一般盲目着,“常理”告诉我们应该成家立业,此举诚然不错,而问题在于我们是出于个人的需要亦或是对于“常理”的顺从?
“男大当婚,女大当嫁”的论点其嚣尘上,在最广大部分人的观念中,对于婚姻的逃避似乎成为了一宗难以宽恕的罪业。生育的意义不需太多文笔渲染,它对于文明的传承与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人生的意义却不该仅仅囿于婚配繁衍,正如婚配的目的也不该只是指向生育。“不孝有三,无后为大”意为没有尽到子孙责任为最大的不孝,此句的意义被曲解,偏激的解释为没有后代便是最大的不孝显然有悖于儒家思想的旨意。此言并非是为不婚主义者的辩驳,意在以婚配生育为例佐证:“陈规旧历”似的刻板印象并不总是应该成为生命的主调,波澜不惊的人生需要些许“反叛精神”的点缀。
“人工智能威胁论”带来的警示不该只是肤浅的人工智能对于人类统治权力的掠夺,更值得警惕的隐患该是其对于人类思想的殖民——如若人类思想习惯被异化为类同机器人般的循规蹈矩,一板一眼的按照指令支配行动,“他们”也将不战而胜,思想的异化远比肉体的奴役更为坚固!
我也曾幻想过我们的世界是为某个不知名的强大存在所设计,我们如同一串串被设计的代码一般按部就班行动着,依据便是这个世界上普遍存在的规律性,这完美的设计一丝不苟,也从未出现过任何些微的紊乱,正如冷酷的代码一般有序进行着它的工作,一切结果自代码设计伊始便已经注定,代码执行命令从不会出错,即便结果的差强人意也是在人类最初设计时便已经注定,它只是在完成一个正确的“错误指令”罢了。
如若真正如此,世界的未来便是彻底的绝望的,我们的存在只是一串代码,“创造者”完美的设计出我们的喜怒哀乐的情绪,以及情绪与世界上其他事物间千丝万缕的联系,我们之所以能够被允许存在便是在“创造者”预先安排好的轨道上循序渐进的行进着,类似此种世界观的思考是不能被深入的,否则极其轻易便会坠入宇宙学说的无尽深渊难以自拔。
而面对社会中越发广泛出现的“泛机器化”,不由得嗅到一丝危险的气味,身为人类的高贵品性的剥离终将使我们异化成一具具徒有其表的躯壳,木讷的接受着“陈规旧历”的牵引,追求着早已被定义的幸福,实现着早已被框定的自我价值,承受着“常理”对于自我意识的剥削,继续踏向放弃人性“转生”为机器人的流水线,直到苏格拉底的“认识你自己”成为了永恒的伪命题那一刻时便悔之晚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