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者:刘晓宇
阅读时间:3.22
阅读内容:古诗教学的“意”与“境”
古代诗歌教学要追求一语境,首先要得意,所谓得意,就是抓住古代诗歌的特点,按照古代诗歌的规律教学,其次是要有境界,所谓有境界,就是在得意的基础上,有我有自己的思考和追求个性和风格。
目前古代诗歌教学存在的问题,或者失意,或者无我,或者是教师大讲如何赏析作品,或者简单化读读说说背背,或者是背离规律形式化的刻意求新。
古诗教学如何在得意的基础上追求境界呢?
一,在类型化中凸显非类型的教学内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诗歌题材的类型化,第二古诗的思想内容也具有高度类型化的特点,第三古诗的结构形式也是高度类型化的第四表现手法的类型化。
二,在基本欣赏路径中寻求突破性教学策略,值得强调的是理解是欣赏的基础,尽象是古诗欣赏的关键环节,达意是古诗欣赏的基本目的。
根据我们的经验,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求得突破,以舍言取言而舍象,想见诗人所见;在自自然然的朗读中体悟诗人之心;借诗人之心看诗中之物;以诗人之心,得诗外之心;
三,在作品个性中发现个性化的教学活动
个人感悟:陆游的《游山西村》中有这样两句“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从诗的结构和具体内容看更多的是在写景中抒发诗人心中之意,但今天已经成为公认的生活哲理,这就是典型的以诗人之心得诗外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