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用专业的术语总结写作的动机如下:自我表现的欲望;唯美的思想与热情;历史方面的冲动;政治上所做的努力。而这四点并不能完全解释顾诗人用偏激的行为艺术来刺激滋生自己的写作灵感。说起这一茬,本人觉得最为奇葩的还是顾太太,能忍常人之不能忍,愿意与丈夫、英儿三人同住。而在悲剧发生之后,存活着的英儿倒是最后出了书,记载了这段事。历史真相无法还原,没有人知道这三人是出于怎样的动机做出这样荒谬的人生选择。也正因为这件事的离奇与骇人听闻,后人纷纷揣摩评议,将此作为一个研究话题。看到网上文艺青们的帖子,却觉得有些忍俊不禁了。有人声称自己理解顾诗人追求完全自由和世外桃源的梦想,也有人认为他生命中两个女人各有所图,她们的世俗与顾诗人理想追求的矛盾,造成了顾诗人对生活的绝望,最终放弃生命。这些评论都能说得通,也将这段故事情节升华到了人性理想自由等高大上的主题上了。只是本人认为这段历史,它本身吸引人探究的地方便是它的荒诞,而荒诞本身就是经不住解释的东西,历史中的三个人也许就是想法奇特的人刚好聚在了一起,发生了常人比较罕见的事情,留下琢磨不透的故事罢了。
以前做题老是让分析诗人作者的哪句话表达了什么意思,答案模式就是一声鸟叫一片叶子都能扯到乡愁亡国之类。杜鹃叫的是不如归去,作者在思乡;大雁叫的是哀鸣, 作者一定是流离失所了。可,也许人家写诗只是单纯的描述自己看到了鸟听到了鸟叫,兴致一来随便挥个笔而已,并没有后人强加的那么多深层次涵义。过分理解也是一种曲解吧。
对写作动机的总结放在现代,倒是不错的概括。手机党没事发个微博朋友圈自我表现一下;有日记情节的文青记录过去发生的事情以求怀念;而政治上所做的努力就不多说了,也就是功利性写作,这是每个人,都会做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