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焦点团队网络中级五期梁艳分享1393天。2021.03.22
参与就要收获。今天读书会的强调一点,书要读的明明白白,而非似是而非似懂非懂。收获如下:
1.建构解决之道。是以目标为建构解决之道之基,目标是来访者正向、所欲、具体、可行的。解决之道与可能与来访者所诉“问题”可能没有直接关联。拆开了理解,“建构”是建构来访者的“问题”同时发展出所欲目标,即“咨询师则积极协助当事人发展出不同的角度来看待自己、身处情境、行为与人际模式,而能充分运用既存优势与胜任能力来发展有效的解决之道”,“SFBT也特别着重当事人如何理解自己所关注的议题及身处情境的知觉,同时,咨询师也会以当事人希望问题解决后的不同生活为咨询目标,并与当事人善用其个人优势与内外资源,共同建构出让当事人可以美梦成真的特定行动方式”。“解决”我更多的理解不仅是解决办法,还是“解决导向”的对话,咨询师通过“解决导向”及“策略性导向”的问话,引发当事人的动机与具体行为的改变……”。(来访者习惯于以“问题”开场,咨询师要习惯于以“目标”展开)
2.好奇三问。a.是什么让你想聊这样的一个话题?b.聊这个话题对你的意义在哪里?c.如果有了一些变化你会看到什么?这样就会让来访者有更多的一些觉察和看到自己的地方。看到自己在意的部分,想要的部分,以及这些对他而言又意味着什么,会带来什么?
3.奇迹问句。奇迹问问不是不好用,也不是不符合我们的文化背景、语言习惯,只是用的过于“死板”、“刻意”,今晚朱老师的例子让我意识到,奇迹问句的意义是在于细化、情景化来访者想要的“未来”,这样通过“刺激”调动来访者的听觉、视觉和感觉,让美好的未来“触手可及”,所以就有超强的动机、激情落实到行动上,有一种力量想要去尝试。所以使目标“场景化”、“具体化”、“现实感”很必要,奇迹问句或其变句的运用最合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