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9学贯中西的西方大师之三---给中国出难题的齐人:李约瑟
八角道:“现在开始说第三位学贯中西的西方大师吧。”
“1943年,正当高罗佩和水世芳在重庆大婚的日子,凭着他们夫妻在上层社会中的超高人气,很多中西方名流都应邀出席、分享一杯喜酒。”
小武讶道:“你这说的是……”
八角斜了小武一眼,继续说道:“但是座中却有这么一位英国人,原本只是跟别人一起来蹭喜酒喝的,但他跟中国的缘分很快就会发扬光大!此人刚来重庆一年,并且同高罗佩一样,也是先从印度转道、再走滇缅公路,冒着被日军袭击的危险,历经数月、千辛万苦地来到了中国的大西南, 最后到达陪都重庆的。”
“相似的生命冒险经历,使得高罗佩跟他初次见面就一见如故。而且两人还有共同的爱好,即非常喜欢研究跟中国相关的学问,并且在道教思想与性学方面很有共同认识,所以他们倆一拍即合,就此成为了终身好友。”
小武好奇道:“你说的是……”
八角拖长了音道:“李-约-瑟。他是剑桥大学的博士、英国皇家学会院士;后来他还担任过剑桥大学的院长、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自然科学部部长(首任)、中科院的外籍院士(首批)。”
小武扬起了头,道:“哦?原来是他?听说过这个名字,他是搞科学的?”
八角点了点头,道:“李约瑟(Joseph Needham)当时是来中国陪都重庆出任中英科学合作馆馆长的。”
“本来英国政府和皇家学会不见得会选他过来,但是因他对此有着浓厚的兴趣,并且还有些特别的原因---李约瑟不惜冒着生命危险主动请缨,又说自己能够鼓舞中国人民进行抗日---同时与英国建立联盟,于是就把他派来到了战时的中国大西南。”
小武讶道:“李约瑟说他能够鼓舞中国人民进行抗日?我没听错吧?怎么鼓舞?难道他带来了不少英国援助?”
八角捋须笑道:“没钱、也没什么援助。当时英国上上下下忙着对付德国还来不及呢,哪有那份闲心来援助中国?不过呢,李约瑟来中国之后,见民间士气有些低落,百姓们不知道何时才能赶走日本侵略者,于是很快公开发表讲话。”
“李约瑟提出:经他对中国科学技术史的研究,发现中国古代为世界贡献了‘四大发明’(火药、指南针、造纸、印刷术)---乃是独一无二、无法替代的科学成就!现代科学乃至地理大发现的人类历史、离开这些科技基础就完全不可能产生。---这是中国的‘四大发明’首次被人提出。”
小武大惊道:“‘Star Farming’原来是一个英国人提出来的!李约瑟为何要替中国古代总结这些?”
八角呵呵笑道:“李约瑟认为,‘四大发明’在中国的诞生,完全可以说明中华文化的优越性,在世界科技领域中也曾经达到过至高无上的地位。证明中国人在科技上比别国只强不弱,故所有困难都是暂时的,最终能够击败日本也是肯定的。”
“这些说法当然受到了中国官民一致的极大欢迎!民众的信心也得到了很大恢复和鼓舞,大大减少了那些因为畏惧坚船利炮等现代化科技而倒向日德轴心的人数。于是中国学界也争相邀请李约瑟前往演讲,他自然很顺利地完成了使命。”
小武点头赞赏道:“李约瑟极具洞察力的深刻见解,在当时的确是独树一帜的!至少以前从没有人正式提出过‘四大发明’的说法---要感谢他给中国人民抗日带来很多信心。”
“只不过,那些发明都发生在古代的中国,而近代的中国科技还有多少留存呢?李约瑟能否更多地给些信心呢?”
八角呵呵笑道:“这是个好问题!李约瑟也去拜访了几所当时中国最好的大学,并同中国的教授们畅谈了当代科学。他后来曾提到过中国最好的大学有四所,学术研究做的非常出色---不过在记录中具体只看到两所。”
“一次是在云南昆明,他访问了西南联合大学(北大+清华+南开),他很欣赏,赞西南联大为‘东方牛津’。另一次是在贵州遵义,他访问了浙江大学,他很佩服,称浙江大学为‘东方剑桥’。但另外两所大学是哪两个,他没有说清楚。”
小武点头道:“那李约瑟的意思是,至少在这两所中国大学里,当时的研究成果是比较接近国际先进水平的,是吗?”
八角捋须点头道:“不错。李约瑟也花了不少时间,或公干、或私访,到处去周游那些尚未被日本占据的中国各地,包括都江堰、莫高窟等,一一了解中国现状,同时收集各种资料,以便写出他心目中的鸿篇大作---《中国科技史》!”
小武狂汗道:“万没想到,《中国科技史》竟然需要外国人来写!”
八角微微一笑,道:“为此,很多中国朋友都给了李约瑟巨大的支持。此书的内容也不能说都是他写的,但李约瑟肯定是学术带头人。”
说罢,八角大袖一挥,一张白纸便从袖筒中飞出,飘飘摇摇而落。小武连忙上前接过一看,正是《中国科技史》系列书籍出版列表。
图表 23中国科技史分卷内容(李约瑟等作者)
小武看了一会儿,惊讶道:“这么厉害?李约瑟怎么可能对这么多方面的科学都有研究?”
八角捋须呵呵笑道:“这就说来话长了。最初,李约瑟只是一个生物化学专家。除了在剑桥大学每天做些生化、细胞方面的实验之外,他的生活范围以及科学见识还都是比较狭窄的。”
“然而在1937年,有三个从南京来剑桥大学留学读博士的中国年轻人改变了这一切。李约瑟发现,无论自己解释什么理论,对方都很容易弄明白,同自己没有任何思想交流的障碍,这让一直以为‘科学是西方人的专利’的李约瑟大为吃惊。”
小武微奇道:“哦?这么说来,这几个中国人在国内顶尖大学都已经读到学士、甚至是硕士水平了。对吗?”
八角点头道:“不错,这三个人大约都是从南京大学、南京师范大学读出来的;不错的学识基础再加上剑桥的几年深造,将来都会是院士水平。而其中的一个女子---鲁桂珍---还让李约瑟疯狂地爱上了她,从此开始了长达50余年的三角恋。”
小武张大了嘴,道:“啊?怎么个三角恋?”
图表24一代“齐人”李约瑟
图片来自互联网
八角捋须道:“最初,李约瑟追求到的妻子多萝西(Dorothy Moyle Needham,中文名叫李大斐)是早他两年获得硕士学位的同校学姐---虽然是个教会出来的女人,性格却很像中国传统女性,对丈夫的一切都能包容。”
“比如说,他们恋爱时一起去游泳,李约瑟脱得赤条条的一跃而下,多萝西却穿的非常保守、一点都放不开---性格使然,但她对李约瑟所有标新立异的事情从不反对。”
小武笑了,道:“李约瑟原来喜欢姐弟恋啊。”
八角笑道:“不过,鲁桂珍和李约瑟也有很多共同话题,两人的父亲都是医生或药剂师。况且鲁桂珍就是专程来找李约瑟夫妇共事的---她在出国以前早就读完了李约瑟所写的《化学胚胎学》,也规划好了营养学的下一步共同研究议题。”
“鲁桂珍的谈吐令李约瑟十分震惊---他觉得自己的五脏六腑都被对方看透了,而且还被安排地明明白白;而对方却有很多东方神秘的内涵自己完全搞不懂。即便是多萝西,也非常佩服鲁桂珍的智慧、勇气与决心,所以对这两人的关系飞速发展置若罔闻。”
小武汗道:“这个剧情有点狗血啊?”
八角微笑道:“另一方面,鲁桂珍刚到剑桥的时候,本以为自己找寻的李约瑟教授应该是个白胡子老头;所以当乌黑头发和英俊活泼的李约瑟出现在眼前时,她也非常兴奋。他们之间的关系就一直这样下去---即使李约瑟将同鲁桂珍约会和一起去法国度假的全过程写在日记里,他老婆也不会去看。”
“如此,两人关系好得蜜里调油。除了助力鲁桂珍博士毕业的营养学论文之外,从佳人那里了解到的中国古代科学,更是挑起了李约瑟无穷无尽的好奇心---他甚至开始跟着鲁桂珍学习文言文。”
图表 25李约瑟、李大斐、鲁桂珍中年合影
图片来自互联网
小武叹道:“好吧。爱情果然可以改变一切。”
八角笑道:“鲁桂珍后来也说过:李约瑟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汉学家,原来也不懂历史,更不要说中国科学史,相关的正规教育是一门也没学过。然而,同自己之间莫名其妙产生的磁场彻底改变了他,令他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此,剑桥大学的一个生物化学专家逐渐消失(相关论文和研究成果不再有了)---却彻头彻尾地被改造成了中国科技史学家。”
小武叹道:“原来如此。你先前说的李约瑟来中国之特别原因,就是这个吧!正所谓,要想成为一个汉学家,先得找一个中国情人,哈哈。”
八角呵呵一笑,捋须道:“李约瑟是个疯狂的浪漫主义者,对中国科技的赞赏程度也是无以复加的。但是他想写完中国科技史么,宏愿是发下了,执行起来却不那么简单。最初,他计划写个一两卷内容就行了,但是不断衍生出新内容、新领域,最后扩展到七卷、数十个分册,到死也没写完。”
“为了帮他一把,中国朋友介绍了南京大学的青年历史学者王铃,给了李约瑟很大支持。那时候李约瑟已经回到了剑桥,在暂时申请不到款项的情况下,他分出自己的一半薪水负担王铃在英国的生活。”
小武看着中国科技史内容表,奇怪道:“这个王铃是谁?很多卷《中国科技史》的作者署名,都有他的名字!”
八角笑道:“王铃对《中国科技史》同样贡献极大,不比李约瑟的贡献差多少。后来他娶了澳洲妻子,转去澳洲国立大学任教,李约瑟只得再找别人合作。”
“王铃生性诙谐,这里有一篇他在南京大学当学生期间的《反考试》打油诗---当时差点导致他被学校开除。”说罢,八角挥手抛出一张白纸,小武赶忙拜读。
“考试,拷死;总考试,总拷死。
若要我们死,何需用考试?
三元贷金,六支蜡烛――吾人穷且死。
稀饭三餐,手软足瘫――吾人饿且死。
杨大夫汗流浃背,棺材店生意兴隆――吾人病且死。
炸弹一掷,六籍灰飞,联大、云大、前车可鉴――吾人炸且死。
穷死、饿死、病死、炸死……
犹恐吾人不速死,再来一个大考试;
还恐吾人不总死,更来一个总考试。
吾人旦夕且死,毋烦仁人君子,
苦虑焦思,发明这个‘总考试’。”
小武失笑道:“好吧。我也不喜欢考试,但是不会去鼓动同学。”
八角捋须道:“在新中国建立以后,李约瑟又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任职,还当过朝鲜战争观察员。不过,他当时给出的报告在政治上总是利于中国而不利于美国,所以上了美国政府的黑名单。直到《中国科技史》出版后在全世界激起了广泛影响,美国大使馆方才得到通知---如果李约瑟要去美国的话,不要再将其拒签!”
小武哈哈笑道:“原来是《中国科技史》的出版,才真正让李约瑟名扬世界!之前他虽然在中国反响很大,但这种名声也仅限于中国之内而已。”
八角微笑道:“李约瑟的下半生,就是一直在研究和发表《中国科技史》,到最后已经发表了二十余册。不过,他本人和鲁桂珍最花费精力研究的,却是第五卷《中国古代化学》中的炼丹术。”
“李约瑟认为,中国古代道家提炼的‘秋石’,将人类使用性激素的历史提前了一千年。跟高罗佩一样,李约瑟也有道教情节,并且自号‘十宿道人’、‘胜冗子’,而且两人经常写信交流内外两丹、性命双修之学。”
小武忍俊不禁,道:“好吧,他两个倒是志趣相投的!”
八角捋须笑道:“特立独行的李约瑟决定‘皈依’中国文化---他开始脱去西装,改穿中国式的长袍,同时也接受了‘纳妾’文化---有两个达到‘金婚’年限的夫人。后来结婚已60余年的李大斐过世,李约瑟续娶了也早已银丝满头的鲁桂珍,不过此时距离他们相识也已超过50年了。”
图表 26李大斐、鲁桂珍、李约瑟老年合影
图片来自互联网
“然而,又过几年鲁桂珍也逝世以后,已经90多岁的李约瑟真正感到了寂寞。于是他不顾自己得了帕金森症,又挨个写信给以前认识的华人女子们求婚,但是均遭到拒绝。最后94岁的李约瑟终于在剑桥逝世,结束了浪漫的一生。”
小武几乎一口茶水喷出,道:“好吧,过得开心是最重要的。”
八角点头道:“不过。李约瑟给中国留下的遗产,除了‘四大发明’和《中国科技史》以外,最著名的可能是那个‘李约瑟难题’。不过这是无解的。”
小武大为奇怪,道:“什么是‘李约瑟难题’?”
八角道:“就是李约瑟问大家:为什么‘近代科学和工业革命’只发生在西方;而在古时候就有很强科技基础的中国,却没有发生呢?”
小武深吸了一口气,道:“这才是真正的好问题。”
图表 27李约瑟难题
图片来自互联网
八角摇头道:“这个问题没有人能够轻易答出来。李约瑟自己总结了几个原因,但是可能还远远不够。”
小武问道:“那这个问题你怎么看呢?”
八角也深吸了一口气,捋须道:“首先,李约瑟认为在春秋战国时期的中国,相对而言,还是比较能发展科技的。秦以后的中国则因为大一统的体制原因,科技的创新力量有所下降。”
小武想了想,道:“那是因为墨学不再是社会上的显学了吧?毕竟,绝大多数的大一统王朝都不喜欢墨家的人,认为他们会犯禁。毕竟,科技的突破往往意味着规则的改变,而既得利益者都不喜欢再改变规则。”
八角微笑道:“再者,李约瑟特别研究过明末的宋应星。宋应星因为屡试不第,转而专攻实用科技,并写出了《天工开物》这本科技名著。但是宋应星也公开承认:那些考科举、当上官的显贵,是不会来看这本书的。”
小武点头道:“没错。想必是因为古代社会并不提倡多样化,上层的官僚阶层都被专攻儒学的人给垄断了。自然搞科技的人就不会被重视,就算是搞出了成就,也会被士大夫们认为是奇技淫巧---浪费时间,不值得提倡。”
八角点头又道:“还有一种观点:中国的地理独特,整个西北面都是沙漠、高原、雪山,南面是丛林,东面是大海。而东南部的平原上,自古至今又常有治水的需求。由于河流水域广阔,超出了任何一个封建主的领地,所以集中建设水利网,必须要由皇帝和官僚们做主。因而官僚文明会最为中国人民所接受。”
小武皱眉道:“因而地理决定了文化,文化决定了科技?”
八角微笑颔首道:“李约瑟认为,如果不是因为这些原因的话,中国本应该在工业革命期间击败欧洲列强了。总之,你很难找到比李约瑟更能往中国人脸上贴金的外国人了,难怪是‘中国人民的老朋友’!”
“但一些中国学者并不这么认为。即便从《中国科技史》内容分析,中国古代的科技成就多技术性、观察性、纪录性、个别性,而弱于抽象的、逻辑的、分析的、演绎的科学系统。中国以前的科技是偏重实用的,有发明、有技术,而没有科学。”
小武连连点头道:“有道理!以后中国发展科技一定要有逻辑、有系统,并且需要大力的、连续的投入。再不能因为社会不提倡、不重视,导致科技断代失传了!要让所有的中国人都有这样的意识,从而实实在在地保证在这些方面持续付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