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星海月浅原创
从容小主文学院系列文《南方·北方》第二组:星海月浅&庆水,相约每周一篇,记录南方和北方的风景、民俗、人或事等。此为第五篇。
春节是中华民族的第一大节,千百年来,在辞旧迎新之际,凝聚了丰富的传统文化习俗。每个城市、每个地区可能都有不一样的年俗,这里谈及的主要是凤西这个小地方的情况。今天要谈论的话题是关于“食”和“年花”。
1.“食”
春节的食品很多,如餐桌上的美食,送礼的年货,饮料、零食等。
关于春节,最重要的一顿饭要数除夕的团圆饭。年夜饭代表着团圆,也代表着喜庆的年味,以及对未来的美好祝愿。而年夜饭最重要的一道菜是白切鸡。
广东人有句话叫“无鸡不成席”,在广东不管是宴客还是节日自家人聚餐,餐桌上必定有一道白切鸡。
鸡的谐音是“吉”,这里的人会用鸡来拜神祈福,寄予对未来的美好祝愿。因此,除夕清晨,粤西人会“劏鸡(杀鸡)”奉神。奉神之后的鸡就做成白切鸡,成为餐桌上的一道美食。
这只鸡的制作方法也是有要求的,鸡血要用小碗装起来,鸡不能开胸,脱毛之后只能在脖子下方和屁股前面的地方分别开一个小洞口,掏干净肚子里的内脏,鸡肾、鸡肝、鸡胆、鸡心、鸡肠都要清理干净保留下来,这样就保证鸡的完整性。洗干净之后,鸡爪要收到屁股前的小洞里,做成屈腿状,看起来恭恭敬敬的样子。
鸡处理好之后,用大锅烧半锅水,水开之后,将鸡放到开水里浸泡,水要能将整只鸡淹没。用大火烧片刻,再小火慢煮,直至鸡煮熟为止。
中途可将鸡拎出来,用冷水浸泡几次,再放回锅里继续煮。这样可使鸡皮爽脆,更加美味。
这样做出来的鸡是整只的,没有味道。端上餐桌之前,需将鸡剁成一块一块,摆成一只鸡的形状。蘸料需要用到姜、葱、香菜,将三者剁碎混合在一起,加上盐、酱油等,淋上烧开的花生油,就香喷喷的。
春节的餐桌上也少不了鱼。鱼的谐音为“余”,寓意“年年有余”。鱼的做法比较简单,一般是清蒸鱼,鲜甜可口。
我们吃鱼不是很讲究,有些地方把这道鱼作为最后一道菜,鱼头和鱼尾要留到大年初一吃,代表年年有“余”。反而是那道白切鸡,我们吃起来有讲究。白切鸡不管有没有剩余,至少一定要留下鸡头到大年初一,寓意年年有“余”。
第三道菜,则是猪肉煮茨菇。茨菇一般元旦到春节期间上市,主体是一个略长的圆球,头上长有一个约3厘米长的小尖芽,外形有点像小蝌蚪。茨菇要先煮熟,对半切开,和猪肉、蒜叶一起炒,茨菇吸收猪肉的酱汁,吃起来“粉粉的”,味道是绝配。
其实茨菇还有一种寓意,代表着男丁。因此年夜饭准备一道茨菇,有添丁发财的意思。在我家还没有下一代男丁出现之前,妈妈每年除夕夜都会准备一道茨菇,也是为了讨个好彩头。
除了以上这三道菜式,其他菜式都是随意添加,只要有“意头”,就是年夜饭的好菜。
因为大年初一不能杀生,除夕当天准备食材也有讲究,要把大年初一的食材也一起准备好,不管是荤菜还是素菜。杀鸡或者宰鸭,要多准备一只留待年初一吃。蔬菜如果是自家种植的,除夕一大早,就要采摘好。
南方的春节有吃汤圆的习俗。我们吃汤圆,一般是大年初一和元宵清晨吃的,寓意团团圆圆,家庭和谐。
很多年以前,妈妈一早就会起床制作汤圆。汤圆里放了黄糖,甜甜糯糯的,很好吃。后来,各式各样的加工汤圆出现,有芝麻汤圆、花生汤圆、紫薯汤圆等,妈妈就没再费神自制汤圆了,都是买的。
近些年来,汤圆也已经不是必吃的食品,有时候也会用面条代替。面条也不像北方人那么讲究,自己搓面制作手工面条,我们都是买现成加工的普通面条。
关于春节,还有一种顿饭是非常重要的,就是春节期间走亲访友时,我们宴请客人的那一顿饭。
走亲访友是春节的一个传统习俗,我家这边的习俗是亲戚之间轮流去对方家里聚餐。多年来,我们已经形成了习惯,从年初二到年初七,每天去不同的地方探亲。
年初二一般都是去娘家,妈妈的娘家,大嫂的娘家,弟媳妇的娘家。作为媳妇的,带着丈夫孩子各回各娘家,最后在妈妈的娘家集合。
我家一般是年初四招待亲戚朋友,这一天将会非常忙碌。春节期间招待客人,我们基本都是自己在家摆酒席,所有食材都要自己准备,清晨去采购,买回来之后洗洗切切、浸泡、腌制,下午开一个大锅炉炒菜。
一般情况下,我们会准备八菜一汤或者九菜一汤。在广东,白切鸡和汤是十分重要的菜式,汤没有具体要求,各家略有不同。例如我家今年做花旗参老鸽汤,有些做玉米山药汤,也有玉米苹果胡萝卜骨头汤。
其他的菜式,也是各有不同,如清蒸鱼(鲈鱼、桂花鱼、多宝鱼)、蒸肉丸、青椒牛肉、酱烧三菌、可乐鸡翅、鼓汁排骨、荷兰豆炒腊肉、荷兰豆炒鱿鱼、玉米粒炒腰果等。
有两个菜式比较特别,一个是扣肉,一个是皱纱鱼腐。
扣肉是中国常见的菜肴,最著名的要数梅菜扣肉,是梅州的传统特产。我家这边的扣肉一般不用梅菜,只用五花肉和芋头制作。色泽金黄,香气扑鼻,芋头吸收了五花肉的酱汁,特别好吃。
皱纱鱼腐是罗定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已被列为云浮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皱纱鱼腐颜色金黄,大小如鸡蛋,皮薄有皱褶,外表似轻纱,因此得名“皱纱鱼腐”。
皱纱鱼腐用新鲜的鲮鱼肉、淀粉、鸡蛋油炸而成,炸出来就可以食用,也可以制作成各种菜肴。我们一般用皱纱鱼腐做成汤,汤下面有菠菜或者韭黄,上面放皱纱鱼腐。皱纱鱼腐也可轻轻地炒一下,蘸炼奶食用,别具风味。
我们这边探亲聚餐,不流行喝酒,餐桌上的饮品一般是饮料,如雪碧、可乐、椰汁、苹果醋等。
我们去探亲,也不需要准备贵重的礼品,提一个塑料袋,装一些苹果、橘子或橙子,再放一些糖果饼干即可。就如派红包一样,礼轻情意重,讲究的是心意。
春节期间的零食也十分丰富,有葵瓜子、红瓜子、黑瓜子、南瓜子、花生、桂圆、坚果、糖冬瓜、糖莲藕、糖柚皮、糖椰角、糖椰丝、江米条等。有些地区,还会自制年糕、煎堆、油角、艾糍等。
2.“年花”
年花是春节期间,家家户户用来装饰家居的花卉,年味更浓,不同的花卉,寓意各有不同。比较常见的有年桔、蝴蝶兰、剑兰、银柳、桃花、水仙、梅花、菊花等。
其中,年桔是广东最有代表性的年花之一,不管是家庭还是企业,在家里或公司大门口摆上两盆年桔,喜庆又吉祥。
年桔品种很多,主要的有四个品种,包括四季桔、金桔、朱砂桔、金蛋果。这些年桔树上都结满桔子,颜色鲜艳,饱满茂盛,十分适合观赏,寓意红红火火,万事大吉。
由于年桔主要作为观赏性植物,桔子口感和食用的桔子是有差异的,相对来说更酸一些,并不适合食用。
企业和单位更多的选择朱砂桔,因为朱砂桔适合培养大型盆栽,高可达两米以上,桔子皮颜色偏红,摆放在公司大门外或大堂内,观赏效果特别好。
广州年花中还有一个特色盆栽,花盆里种着葱和生菜。在广东,葱代表“聪明伶俐”,生菜的粤语谐音“生财”,都是有代表性的吉祥植物。
广州人买这样一个特色盆栽,有些会摆放在门口土地财神旁边。也有一些人家会将生菜和葱捆起来,挂在家门口。而凤西的习惯则是奉神的时候,分别取三棵带根须的生菜和葱用红纸捆起来,作为祭品之一。这些习俗,代表人们的美好期盼,希望家人新的一年发大财,小孩聪明伶俐。
新的一年,新的开始,人们带着美好的期盼,迎接新年的到来。不管是饮食还是年花方面,都有着美好的寓意,处处洋溢着喜庆的气氛,代表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