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格缺陷是相对人格障碍而言的,人格障碍是一种病态,心理学上对其研究已较为丰富;而人格缺陷在正常人身上均有所体现,人格障碍的反面是人格健全。人格缺陷是人格的某些特征相对于正常而言的一种边缘状态或亚健康状态,可与酗酒、赌博、嫖娼、吸毒等恶习相关或互为因果。是介于人格健全与人格障碍之间的一种人格状态,也可以说是一种人格发展的不良倾向。
那么,什么是人格障碍呢?
人格障碍是指明显偏离了个体文化背景预期的内心体验和行为的持久模式,是泛化和缺乏弹性的,起病于青少年或早期,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变得稳定,并导致个体的痛苦或损害。
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五(DSM-5)将人格障碍分为A、B、C以及其他人格障碍,其中A类人格障碍包括偏执型人格障碍、分裂样人格障碍和分裂型人格障碍,B类人格障碍包括反社会型人格障碍、边缘型人格障碍、自恋型人格障碍,还有表演性人格障碍。C类人格障碍包括三种,回避型人格障碍、依赖型人格障碍和强迫型人格障碍。现在公认的美国DSM-5的标准是分为十大类人格障碍,当然这十大类中,A类的可以说是人格水平最低的,B类次之,C类人格水平相对要高一点。所以A类的比较难治,C类治疗相对容易一点。
作为心理治疗师,对于患者的诊断和评估时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除了进行医学评估,我们更多还要从病理学或者起源学的角度去诊断和评估一个患者。
比如说我们肚子痛,它是一个症状学,是具有症状意义的,但肚子痛意味着什么呢?也就是肚子痛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呢?它可以有许多原因。稍稍有医学知识,大家都可以知道,肚子痛的不同原因,有可能是胃痛,也有可能是肝部疼痛,也有可能是神经性疼痛……实际上它有多种的发病原因引起的疼痛,因此对腹痛进行病理进行处理的方式,我们就要通过理解这个患者,其疼痛的原因究竟是什么?才再进行治疗。这种不仅了解其然,还要了解其所以然,我们称之为病理学或病因学的理解。
在精神分析中,我们去理解一个病人的时候,不但是他的症状,他是神经症或人格障碍,我们要去理解他的问题产生在哪里?产生的原因是什么?然后找出创伤之后,形成创伤之后形成的人格结构是怎样?而这个人格结构实际上就是精神分析要评估的所谓的一个病理诊断。
由于人类精神结构的复杂性,以及心理创伤的多样性,任何一套人为建构的诊断评估体系,都难以准确地描述实际治疗个案的复杂情况。治疗师应凭借其理论修养、临床经验和耐心,敏感觉察治疗关系的发展,直觉感知来访者的内在情感与情绪,深入了解患者的症状表现。
一般我们会从防御机制、自我认同整合水平、现实检验能力、自我反省倾向、驱力固著阶段与冲突、以及治疗关系中的移情与反移情等6个方面,分别描述神经症性、边缘性、精神病性患者的人格结构状况。其中,驱力固著阶段、冲突性质与心理防御,是人格水平诊断评估的基石。
对于普通大众,如果想去诊断和评估更恐怕是更不容易的事,最好还是去找专业的去做诊断。不过大家很感兴趣,也可以大概说明一下。
神经症性(抑郁、焦虑、恐惧、强迫症等)水平患者的特征:问题比较聚焦于一个小的部分。如癔症性神经症聚焦于性问题上,强迫症聚焦于与权威的关系。抑郁聚焦于哀伤、分离等主题,是自我内部出现冲突,自己难受,但与周围的人际关系良好,其他部分是比较正常的。
边缘性(反社会、偏执、自恋、边缘、人格等)水平的患者特征是:问题比较涣散,经常更换工作、伴侣等,有冲动的攻击性,人际关系紧张,语言或行为攻击别人,周围的人感难受,而他自己感觉良好。如酒瘾、毒瘾等,家人苦不堪言,但他却很享受,大部分是不正常的,客体关系是不稳定的,使用比较原始的防御机制,分裂,投射认同等。
精神病性(精神分裂、妄想性障碍等)患者的特征是,对于自己是否存在有着很大的困惑和恐惧,内心与外界融合,分不清边界,无现实感,使用原始防御否认,隔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