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针灸来照妖
文/黄舜
——如果通过这篇文章,能帮到您正确认知失眠及其起因,在现实生活中能及时调整,有效改善自己的睡眠或帮助到他人改善睡眠,那便是我最大的欣慰。
正好最近几日,有小伙伴不远万里前来岛上调治失眠,于是乎,针对失眠的全面思考便有了一个整体的认知。
在中医临床对失眠的认知方面,认为不能获得正常睡眠,入睡困难、睡眠不深、睡眠时间不足甚至彻夜不眠的病症,都认为是“失眠”,古代称之为“不寐”。发病原因与下列因素有关——饮食不节、情志失常、劳逸过度,病后体虚等因素有关。
中医认为:失眠的主病位在心。心藏神,心若阴阳失调,则心神失养,阳盛阴衰,神不安守,神不安则夜不寐。
心神不定,长此以往,于是会产生心与其他各脏腑——肝、脾、肾、胆、胃等脏腑的状态与配合失度,就会引发以下几种不同主症状的结果。
基本分为肝火扰心、心脾两虚、心肾不交、心胆气虚、心胃不和或脾胃不和。
如何分清病患到底是那个类型的失眠呢?
具体主证分型:
1肝火扰心型:急躁易怒、情绪不安、头痛头晕、胸胁胀满、舌红脉弦。
2心脾两虚型:心悸健忘、纳差、神情倦怠、面色无华、易于出汗、舌淡脉细弱。
3心肾不交型:五心烦热、头晕耳鸣、腰膝酸软、后腰虚冷、遗精盗汗、舌红脉细数。
4心胆气虚型:多梦易惊、心悸胆怯、多疑善惊、舌淡脉弦细。
5脾胃不和型:脘闷噫气、嗳腐吞酸、心烦口苦、舌苔厚腻、脉滑数。
主证虽是有明确证型分类,但是,人体的具体病症远远要复杂于此,变化万千,但是万变不离其宗,只是有些变化情况1+2以1为主证2为次证,有些是234夹杂,以2为主证,不定飘忽的。
所以我们在诊断的时候,抓主证、兼顾次证。
在进行治疗时候,就会有主次,主诉核心是调和阴阳、安心神利眠。
比如针灸治疗的主次就是:
首先对患者进行一定的心理疏导,正所谓心病还需心药治。劝解其心态调整保持平复,起居、饮食、劳逸等回归适度和理性。
基本治疗(主):督脉、手少阴心经、足太阴脾经。
主针穴:百会、神门、内关、三阴交、照海、申脉、安眠穴
配穴:
1肝火扰心型:风池、行间(太冲)、侠溪以疏肝理气,滋阴泻火。
2心脾两虚型:心俞、脾俞、足三里,以补养心脾,养血安神。
3心肾不交型:心俞、肾俞、太溪,以水火相济,充盈脑髓,阴阳调和。
4心胆气虚型:心俞、胆俞、丘墟,以疏肝利胆,宁神定志。
5脾胃不和型:中脘、足三里、丰隆,以健脾益气,和胃降逆。
如果多梦的话:配厉兑、隐白
组方原则:督脉入络脑,百会领督脉,可以调神安神;神门是心经原穴,能安心守神;内关心包络,充盈心阴;三阴交以交汇脾、肾、肝三阴之血气;照海通于阴跷脉,申脉通于阳跷脉,故能平阴阳。
另外:基于全息理论的中医耳穴疗法也是疗效确定。
理论同上,取穴原则同上,只不过,这里因为全息原理,所以把全身的系统集中到小小的耳朵之上。
主穴位取:神门、肾、心、神经衰弱区、神经衰弱点、神经系统皮质下、耳尖放血等
其余配穴同上原则,啥脏腑对应啥感应区域。
感应区域见下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