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早晨,我们办公室老师就第五单元的两篇课文中的两个句子的说明方法展开了讨论。
这两个句子,一是《太阳》中“到太阳上去,如果步行,日夜不停地走,差不多要走三千五百年;就是坐飞机,也要飞二十几年”这一句到底用的是什么说明方法,我们产生了疑问。第二个句子是《松鼠》一课中“玲珑的小面孔,衬上一条帽缨形的美丽尾巴,显得格外漂亮”一句有没有用打比方的说明方法,我们也有疑惑。
“到太阳上去,如果步行,日夜不停地走,差不多要走三千五百年;就是坐飞机,也要飞二十几年”这一句话,以前教参上说是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我们没有疑问。可是现在的教参上说是用的作比较的说明方法,说是“用步行和坐飞机到太阳上去的时间做比较,让人很容易感受太阳距离地球的遥远”,这个说法,我们大家都很疑惑,怎么能是作比较呢?在我们大家看来,“太阳离我们约有一亿五千万千米远”中的“一亿五千万千米”虽然用数字具体说明了太远离地球到底有多远,但是学生除了知道这个数字巨大之外,未必能深刻感受到太远距离地球之远,举个例子就形象了。举步行用多少时间的例子是说明远,再举飞机飞行用多少时间的例子是进一步说明,这样,对于太阳之远,学生就感受深刻了。可是说这是作比较,我们就觉得说不通。拿步行到太阳上去的时间和飞机飞到太阳上去的时间作比较,能比较出什么来?要么比较出步行速度慢,要么比较出飞机速度快。两个事物比较,只能突出其中一个的特点。而这里是步行的时间和飞机飞行的时间共同说明太阳离得地球远。所以我们都觉得教材解读不对。可是学生考试时,如果遇到考这里,却是以教参为准。我们不知该怎么办了。
《松鼠》一课中“玲珑的小面孔,衬上一条帽缨形的美丽尾巴,显得格外漂亮”一句,“帽缨形的尾巴”一处,是拿当时人们熟悉的帽缨来形容人们不一定都见过的松鼠的尾巴,感觉用到了打比方,但教参上举例说打比方这一说明方法时,没说到这一句。有的说这里是比喻,科学小品文中的比喻不叫打比方吗?王洪东老师说不记得从哪里的题上看到过这个句子,说是这里没用到打比方。我们查网上,也是说法不一。我们真的迷茫了。
教了这么多年的语文,教材一换,教参一改,我们都感觉自己对不少知识都弄不清楚了。
讨论来讨论去,不敢确定的只能采取折中或者模糊态度,但是这一次讨论却是真正的教研。教学,我们需要这样的讨论、辩论,我们都将在随时随地的教研中不断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