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工作手记二则
———阅读《看见孩子》一书有感
(一)当抱怨发生时……
小玉是班里的一名优秀学生,上课专心听讲,积极思考,总能高质量的提前完成老师安排的各种任务。但是她有一个缺点,无论老师安排什么任务,她总是先抱怨一番,才开始行动,比如,如果安排今天下午全班同学带小桶和抹布来学校搞卫生,她会说:“讨厌死了!学校这么多校工还让我们劳动……”如果安排课后作业,她会说:“烦死了,放学还不得玩,又要写作业,啊,还要写这么多,你以为我们是神仙吗……”
但是,你以为她会敷衍的对待这些任务吗?不,她很认真!她会按照老师的要求带劳动工具,到劳动时间就去参加劳动,干起活来一点也不马虎;她经常是留在教室写作业的那个同学,写完后还给老师看,甚至帮助其他同学。
可是,她的这个爱抱怨的行为,真的很让我烦恼。
《看见孩子》一书中写道:孩子抱怨是因为无助,抱怨=强烈的愿望+无力感。小玉抱怨劳动,实际表达的是她不想参加这个劳动;抱怨写作业,实际表达的也是她不愿意写作业的愿望。但同时她也浅浅的知道,这是一个学生要做的事情,所以她也会认真的去做。书中还提到孩子抱怨的天敌是大人的游戏力或幽默感。如果我们用搞怪或幽默来回应孩子的抱怨,我们就是在为他们提供最需要的东西——亲密感和希望,两者总是与轻松和愉快相伴。
于是,当我安排课后作业,小玉又开始抱怨时,我静静的等她说完后,用开玩笑的口吻,语气夸张的说:“啊,小玉,我明白了,为什么你总是爱唠叨了,因为你的同桌总是太认真写作业不和你说话!”“没关系,我非常乐意和你对话!”全班同学哈哈大笑,小玉也不好意思地笑了。这个爱抱怨的毛病由此渐渐得到改正。
究其原因,孩子爱抱怨一般都是想要得到更多的关注、更多的亲密、更多的温暖、更多的共情和接纳。面对孩子的抱怨,我们可以做很多事情来回应这些未被满足的需要。比如,把手机丢一边,专注的坐在孩子的身边,培伴他做一些事情;蹲下来或者坐到他的身边一起商量解决要面对的任务;与孩子共情:“我曾经也和你一样,有一次……”……
因此,当孩子的抱怨发生时,我们大人要做的事情就是——允许抱怨发生,等待抱怨结束,然后告诉孩子你的爱和帮助。
(二)当说谎发生时……
小蓝是班里的一名贫困生,也存在一些虚荣心。每当看见同学们有漂亮的文具或者其他小东西时,总是偷偷拿过来占为己有。我批评过她几次,她都是不承认,总是用各种谎言来搪塞我,但有时候,在有力的人证和物证面前,她不得不低下头。但我也发觉,她在同学和老师面前也越来越低头了。
有一天早上,我刚到班里,就有两名同学报告他们刚买的尺子和彩笔不见了,矛头直指小蓝。经过一番推理之后,我基本可以锁定目标就是小蓝了。
我知道,如果问小蓝,她肯定又会用谎言来搪塞我。于是我悄悄单独地找小蓝,对她说老师现在有一个困难,想请她帮忙。她当时的表情让我印象非常深刻——愣了一下,或者说是小小的身体震动了一下,大大的眼睛里充满了疑惑、惊奇。我说:“班里同学的尺子和彩笔不见了,老师想请你帮忙破这个案子,相信你一定可以做到。”她当场就答应了。下午来到班上,失踪的物品已经物归原主了。我公开表达了对小蓝的谢意,同时也一语双关的指出人犯错不可怕,可怕的是执迷不悟,只要勇敢的去改正,依然能成为好孩子。
我不知道小蓝同学爱拿别人东西的这个毛病是否得到根治,但是可以确定的是,我们班再也没有出现关于小蓝的指控,也没有物品无缘无故失踪。
《看见孩子》一书中指出:孩子说谎主要有三个原因,首先是孩子与成年人不同,他们常常分不清想象与现实;第二个原因是他们认为说出真相会威胁自身与父母的依恋关系;第三是为了维护自身的独立。
小蓝之所以拿同学的东西,是她模糊了现实与想象,现实中她有这个愿望,但是又得不到,于是就会不自主的产生了这种行为,她的本心并不坏。但是这种行为也让她产生不安全感,害怕因此被老师和同学们孤立,所以选择了说谎来掩饰,但是尊重、理解和信任又能让她重新认识自己,所以能看到她的改变。
生活中,当我们给孩子安排这样那样的任务时,孩子有时候没有完成,也会对我们撒谎说完成了,绝大部分也是出于这样的原因。现实中不能自律地完成任务,又担心不完成父母会生气,甚至不爱自己,同时随着孩子年龄的成长,不想被控制,想要独立的愿望日渐强烈。于是往往有“越控制越爱说谎”的恶性循环。
当然,对于孩子说谎,我们也不能采取“放任自流”的做法,但是可以缓一缓,不必着急的让孩子在当下马上承认错误,而更应该关注孩子说谎背后的核心动因,因为我们的目标是养育一个不说谎话的孩子,是一个将来敢于说真话的孩子。或许在一个相对安全的氛围下,当我们在孩子眼中成为一个更加宽容、能理解孩子、能让孩子心安的大人时,说谎就难以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