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晨睁起惺忪的睡眼就已八点钟,犹豫着要不要出去玩,思考着,便拿起手机,不知不觉,刷到九点半。看到透过窗帘缝里的阳光,满心欢喜,晴天难得,大好时光如此。
十点钟出门,还是按照昨天的路线,公交、地铁,一趟趟地折腾。16号线上的我永远是在听歌,插着耳机,还是昨天的歌单。2号线上人永远是那样多,好在还有个站脚的地方,人民广场站下车离目的地更近了。按照手机上的导航,出地铁口需再步行几百米,看着太阳,看着地上的影子,分清东南西北后便按导航走。走了一会儿,导航提示出错,只得返回,琢磨片刻又重新出发,不管三七二十一,就这样走吧,实在不行路口的交警叔叔就是希望。是的,我不愿一开口就张口问人,即使是自己走的弯路太多,也还是心存希望的,期望自己凭一己之力达成目标。更何况在这样一个艳阳高照的冬天,午后的闲散时光,没有时间的后顾之忧,一切都是随心所欲的,谈不上冒险,却也算是一种探索之旅吧。路上正走着,忽而抬头看见远方排着长长的队列,我知道目的地到了,于是加快脚步,靠近大门的时候,我特意近距离拍了一张照片,安检,进入馆内,开始了。
大厅放着两件展品,围观的群众很多,挤不进去暂先放弃吧。古代雕塑馆是各种石器和陶器,战国、秦汉、魏、周、唐、宋、元明清时期,各个时代的艺术造诣浓缩在陶器中,当然这只是其中的一方面。看到这儿,想到历史课本,想到当初曾记忆的章节,发现竟一点也回味不出来,原来,全部还给老师了。二楼展示陶瓷珍藏,那些熟悉的字眼,景德镇、珐琅、彩釉等再映入眼帘。其实不懂怎么欣赏,只是徒增一分对中国历史的敬重罢了。另外,俄罗斯国立特列恰科夫美术馆珍品展也相当令人惊喜。我喜欢自然景观,如森林,或是有故事的场景,如融雪,而不喜欢单纯的人物画像,一幅景观画里让我不自觉产生代入感,雪、森林、河水、花、草、天空、云等,是真实的又是虚幻的。我们源于自然,与自然生长在一起,如果没有自然,我们将如何立足,如何展现,所以我特别不喜欢一个冷冰冰的人物肖像,即便它脸上有各种表情,我不愿却猜测他/她,自然不喜欢他/她。三楼去到了书法馆,觉得亲切,作为曾学过半年之久的书法爱好者来说,我的内心里仍保有那一份说不出口的意。我喜欢楷书和行书,有一种规范美,它不像草书那样乱无章法,至少在我看来是这样。看到那些笔画,想起了之前学习书法的日子,很难忘,有一丝遗憾吧。但当时并不这样觉得,只是认为做出了一个选择。书法馆的展览是最让我有感觉的。
喜欢逛博物馆,一是因为可以领略历史,二是因为可以在游览时享受那一丝宁静。来到这里的人,各色各样,各行各业,进入馆内,没有大声喧哗,对比外面的车水马龙,我想这是大多数人为数不多的安静的机会吧。在这里,每个人都认真注视着展品,不时地与同伴小声交流观赏的心得,还有些人拿出画板在静静地临摹,丝毫不受来往人群的影响。我觉得博物馆作为一个景点,有一种独特的魅力,走近她,靠近他,历史气息扑面而来,在这里,我们与中华五千年的文物对话,交流,仿佛穿越历史,以古为今,古今想通。
在参观上海博物馆之前,一直没有得空看《国家宝藏》这个栏目,只是从其他人口中知道大家都赋予其很高的评价。归途的火车上,看了两期,我只能说想当震撼,它用一种特别的方式让文物活起来,让文物走进我们心里。接近两个小时的节目时长,我没有一刻游移,生怕错过什么重要的节点,看得很认真,内心里对历史肃然起敬。我想,以后有机会一定要去这几个博物馆看看,感受他们的美。
——2018.1.14 15:40 写于上海博物馆,1.17整理编辑简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