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有这样的遭遇:
想读书,但是又不知道从哪里读起?
开始读,但又被缓慢无比的进度折腾得够呛?
好不容易读完,回头一看发现基本上记不得东西?
这些都是我踩过的坑。
假期宅家无处可去看了一些书,我越发觉得读书方法的重要性。
仔细思考了一下自己的读书方法,发现经历过几次读书方法的迭代。
快速阅读——小孩与力士扳手腕
快速阅读是我一直以来梦寐以求的一项技能。
高中的时候听说有一种速读的方法, 可以达到一分钟万字的效果。
于是我就去查了相关的资料,结果发现这是一种极难达到的阅读方法。
它区别于常见的阅读,并不用语音作为阅读的媒介,而是在眼睛扫过文字的瞬间映射和理解文字的含义。
尝试了很久,也没有入门。
在用这种方法阅读的时候,思维跟不上眼球的运动的速度,最后只能放弃。
在经历过反复的快速阅读尝试后,只字不差的阅读成为我的基础阅读方法。
只字不差的阅读——慢即是快
这种阅读方法我最早在李笑来老师处获知,他强调,只字不差的阅读能带来完全不一样的阅读体验。
在我尝试了这种方法之后,我觉得至少有这么几个优点:
1、可以看到作者蕴藏在文字背后的东西。
文字背后有太多的东西值得我们去探索。仅仅停留在文字本身我们很难发现文字的美。
我们小时候都读过“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但是我们很少去探求这首诗背后的东西。
当惨白的月光洒在地上,就好像秋天地上凝成的白霜。抬头看着天上的明月,低头擦去眼角的泪滴,只因为我想到了远在故乡的妻儿。
这是我对这首诗的简单改写,假如你也像我一样尝试着去描述这首诗的场景,你会发现,可能不管你怎么组织语言都不如这首诗本身美好。
你才会知道这首诗是返璞归真的美好。
2、足够的慢,慢到你有时间开展联想,把眼前的信息和以往的信息结合起来。
当我在阅读的时候,我会发现,速度越快我就越是被束缚在纸面上。
只能够顺着作者的逻辑理解问题,但是当我碰到理解不了的问题时,我就不由自主地慢下来。
我会尝试调用脑海中所有的相关知识来解释,连点成线,画线成网,然后我的脑海中就出现了一张布满知识的大网。
这就是把别人的知识转换成自己的知识。
一次高质量的阅读尽管费时,但却比大量却低效的阅读更有收获。
3、快速阅读并不是看得快,而是理解的快。
你最快的看书记录是多快?
我以前一直不相信有人能一年阅读300本书。
直到有一天我用了一个下午就看完了斌卡老师的《硬派健身》和《一平方米健身》。而且我可以用自己的方式来介绍书中提到的很多知识点。
为什么我能这么快。
因为我在这个领域曾经投入大量的时间,我对书中的内容并不陌生。
即便我用一遍十行的速度阅读,我也确定我能理解作者想表达的东西和意图。
同样的情况发生在另一个我非常熟悉领域中,我也用极短的时间完成了一本书的阅读。
但是如果让我阅读健身领域的生理学或者运动学原理的书籍和文章,显然会让我特别的痛苦。
他阅读很快,并不是因为他有多么的聪明,掌握了多少阅读技巧,纯粹是因为他看得多,他对这些书涉及的领域有着很深的了解和自己的理解。
输出是最好的阅读
1、输出倒逼输入
教是最好的学,输出能带来最好的输入。这件事情放在读书上也一样。
在对自己树立了每天日更的目标后,虽然有时候输出的质量不高,但是它至少能逼我做两件事。
不断地输入,因为一旦缺少输入,就缺乏素材。一旦缺乏素材,接下来就是断更。
不断地思考,逼我主动在输入的时候对作者的意图进行反思。
为了挖掘可以写的素材,只能逼自己开展更深入的思考。
事实证明我想到了很多别人和自己一开始都没有注意到的细节。
2、不为了输出而输出。
最后我想说的是,不能为了输出而输出。
输出的目的始终是为了输入,是一个帮助自己更好输入的手段。如果为了输出而输出,就很容易打乱自己的阅读计划。
这种现象在网文里往往被称之为“水字数”。
或许是出于市场的压力和金钱的诱惑,但是不得不说,为了输出而输出一定不是一件好事。
我的目标是写出好文章,而我坚信好文章是改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