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土学校联合创始人-李一诺在第二届LIFE教育创新峰会的主题发言说过,她在麦肯锡公司参与了九年招聘工作,见到了中国和美国各名校毕业生。人们一般会以把孩子送进大学作为终点。但是她认为毕业之后进入社会才是起点。在这个过程中,她意识到,大量的教育产出和公司职业需要之间存在脱节。很多年轻人长到快30岁了,还有大量问题。我想做什么?我能做什么?这代人,即使经过好的、哪怕是名校训练,仍要在30岁重新长大。
“即使经历过好的教育,仍要在30岁重新长大。”看到这句话,我心里一震,这不就是我的写照吗。
最近这段时间,一直在思考、回忆、反观和总结我这30年的人生轨迹,还真琢磨出一些道道来了。曾经的一些想法或者经历,在当时还不能知道抽离出事情本身的意义,而当人生似乎有点长度(姑且认为30岁也算有点长度了)时就能全景俯瞰到一些背后的意味来。对于我,今年30岁,的的确确是在重新长大。
其中之一,是30岁的我,才第一次、真真正正理解并认同了老生常谈的应试教育诸多弊端。
主要是两方面,其一,上学20年,没学会制定计划的能力;其二,对于大部分人而言,学习在走出校门的那一刻就结束了(虽然“终生教育”一词大家都耳熟能详)。
其一,我们的教育让我学会按部就班得执行任务,而没有学会出指定计划的能力
“执行力”重不重要?重要,我的执行力强不强呢?我的3-18岁在学校里学会了执行各种各样的学习任务,练了15年,够强了吧。但其实并没有,我习得的是在老师指令下按部就班的执行力,说白了就是听话、干事。而上了大学,老师的指令没有了,需要我自己制定成长和学习目标、计划时,我的大脑瞬间就down掉了,不知道该做什么,该怎么做,大学四年漫无目的地度过。
大学之前我没有发现自己有拖延症,大学之后直到现在,我时常在拖延症无法改变的低落和懊恼之中。
所以,去掉“执行力”之前的各种定语,我的“执行力”的确不怎么样。而如何提高执行力,用笑来的话说就是“解锁的钥匙不在锁眼上”,一项任务的完成,很重要的一部分工作就是:制定一个不断接近最终切实可行的计划。制定计划我简直太常做了,但往往要求太高实践起来难度很大、坚持2、3天之后就把计划抛到脑后,想一套做一套说的就是我啊。
归根结底,还是没有一个切实可行的计划,以及没有想好途中如何应对突发状况等等。
用笑来的话说就是:面对这种情况,首先要承认,自己在过去的教育里的确缺失了这部分能力的培养,承认现状才有可能改变现状;其次,现状从小事开始,一步步制定完成它所需的步骤,并用实际行动对它进行检验和修正。这些都是提升执行力的必经过程,没有人能够跳过。
其二,对于大部分人而言,学习在走出校门的那一刻就结束了。
主动学习、自我学习、终生需要成长的意识,在之前20年的体制内教育里面,我并没有没有真正学会。人生其实在走出大学校门那一刻才真正开始,你如何认识自己他人及社会、如何看待成败、是否清楚所长和兴趣、是否坚毅地坚持你的选择不断改进。。。这些都是需要持续的自我教育才可以慢慢理清和践行的。
大部分人在离开校园之后就像脱了线的风筝一样随风飘荡,被生活推着过完一天又一天。这种状态在职业生涯头十年看不出太大的问题,随着时间的推移,等到了35岁,放弃成长和主动学习的人与不断成长和主动学习的人之间的区别就会慢慢显现,可能最后的差别会是天壤之别。
在我工作的头五年里,我在银行工作,没有兴趣,没有心智的成长,离成熟远得很。其实我的心智从上大学那一年起到离开银行一共九年里,基本没有成长,换句话说这9年我错过了很多自我进化升级的机会,现在想来也觉得很懊悔。
最近我不断认真思考了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
有一天,我妈讲了一个笑话让我恍然大悟,说富翁在沙滩上晒太阳,一个渔翁路过,富翁对渔翁说自己经过多么努力的奋斗财务自由,才有此刻惬意地在沙滩晒太阳,渔翁笑笑说,你经过奋斗才过上的晒太阳的生活,我现在每天都在过啊。这个笑话我之前也听过,但这一次,我忽然意识到了什么。
两个人看起来都在沙滩晒太阳,但达到相同结果所经历的成长是完全不同的,富翁在向着财务自由这个目标奋斗的过程中的种种历练磨难成长所带来的心智的成长是渔翁没有的。看似殊途同归,但其实两个人的心智、精神可能相距甚远。(我不是推崇要向钱看起,而是人生应该有目标,这个目标是现阶段达到有困难,但仍应坚持用正确的方法长期朝目标实践)。
这就是“成长型思维”与“表现型思维”的区别所在(笑来讲过)
★
表现型(be-good type)
成长型(be-better type)
表现型的人通常容易自卑。
在他们的世界里,永远希望自己处于最好的状态。为了不去打破这种妄想——对,就是妄想——他们会刻意回避自己不擅长的事情。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保证自己不出丑。
但事实上,这个世界并不会因为你停下了脚步,就自动保持现状。它还是会自顾自地继续前进,就像时间的流逝一样,无法阻挡。
所谓的虚荣心,其实只是希望自己在别人眼中比较好,至于自己是不是真的好,其实并没有那么重要。这就是表现型选手的典型特质。
“表现型人格”(Be-Good Type)的人,因为他们更在乎的是自己当前在别人面前的表现,那么,“成功”这个状态,是他们的“选择”,是他们的“刚需”,他们时时刻刻都希望自己在别人面前表现得足够好,成功这个状态当然是最令人向往的了。
与之相对,少数“成长型人格”(Be-BetterType)的人,别人眼里好不好并没有那么重要,重要的是自己的变化和进步。他们知道任何学习、改变、进步,都是有个过程的,在早期的时候步履蹒跚、跌跌撞撞都是很正常的,只要持续刻意练习,就一定会有进步与变化,最终都会好起来的。
对比看来,我之前就是典型的表现型人格,凡事没做之前就想着做到最好,然后觉得现在种种条件不成熟没法让我做到最好,最终不了了之。太在意自己起步晚,总臆想做成之后该是何等荣耀,早晨起来就抛到脑后。用南怀瑾先生的话说就是晚上躺下千条计,早上起来一个屁。
现在的我,正在慢慢向成长型人格转变,不在意最开始就要做到最好,而是把注意力都收回到自己身上,脚踏实地地向着目标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