澡花一朵朵,想法一堆堆。
如果说华东师范大学杨国荣教授的《成己与成物:意义世界的生成》是一部关于意义的理论研究著作的话,那么苏兹曼的《工作的意义:从史前到未来的人类变革》就是一部关于意义的实证研究著作。两本书对照阅读,可以为管理研究提供深入的洞察和深刻的反思。今天,小澡哥准备拆解《工作的意义》的序言。摘录读书笔记如下:
1. 我们的工作与生活融为一体,密不可分,从单调乏味地拖地,到处心积虑地钻税制漏洞,几乎任何“工作”都能让我们获得意义感、满足感和自豪感。
2. 我们所做的工作还会决定我们是谁、我们未来的前景、我们在哪里以及我们同谁一起度过大部分时间,调整自我存在的意义,塑造我们在诸多方面的价值观,引导我们的政治忠诚方向。
3. 正因为工作对我们如此重要,我们才歌颂奋斗者,谴责偷懒耍滑者,而实现全民就业目标也依然是所有政客的口头禅。这些现象的背后是这样一种信念:我们的基因决定我们必须工作,目标、智慧和勤奋共同塑造着人类命运,促使我们为公共建设添砖加瓦,无数个体聚集在一起,产生了众人拾柴火焰高的效果。
4. 现代人关心自动化(人工智能)会抢走我们的工作,让我们无事可做,让我们的人生失去意义。然而,许多经济学家、思想家一直坚信自动化(人工智能)是开启经济乌托邦的钥匙。亚当·斯密大力赞颂“非常精巧的机械”,相信它们未来将“节约劳动”。凯恩斯曾预测,到21世纪初,资本的积累、生产力的提高和技术进步能将我们带到“经济乐土”。届时,每个人的基本需求很容易被满足,人们每周的工作时长不会超过15个小时。
5. 今天,我们多数人仍像我们的祖父母和曾祖父母一样努力工作,政府仍然像近现代史上的任何时期一样不遗余力地促进经济增长和创造就业岗位。更严重的是,由于人口老龄化趋势日益严重,私人养老金和公共养老基金均面临沉重压力。据估计,我们许多人不得不比半个世纪前多工作近十年,才能安心退休养老。日本、韩国官方宣布每年仍然有成百上千的人由于长时间加班而死亡,而这些原本是可以避免的。
6. 对经济学家而言,稀缺性是驱使我们工作的动力。因为只有通过制造、生产和交换稀缺资源,我们才能弥合无限欲望和有限资源之间的鸿沟。
7. 像朱/霍安西这样的狩猎采集部落往往营养良好,甚至比大多数农业社会的人寿命还长,而且很少有人每周工作超过15个小时,他们的大部分时间都用来休息和休闲。
8. 工作的内涵不应该局限于努力解决经济问题。关于工作,一种最具普遍性的定义是有目的地在一项任务上花费精力或付出努力,以实现某个目标或目的。
9. 帮助别人完成某项工作的简单举动,往往比任何花言巧语更有助于迅速打破迅速打破人际隔阂,因为这一举动能够表达善意,而且就像舞蹈或歌曲一样,创造了一种有目的且和谐的交流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