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役小档案
时间∶公元前 405 年夏末
战场∶羊河口外的赫勒斯滂海峡
战斗双方及指挥者∶雅典海军舰队(海军统帅科农)VS 斯巴达海军舰队(海军统帅吕山德)
双方力量对比∶雅典舰队一方拥有 180艘三层桨战船;斯巴达海军则拥有170 艘战舰。
争夺重点∶赫勒斯滂海峡的控制权以及整个希腊世界的霸主地位
如何改变世界∶
羊河之战,雅典舰队几乎全军覆没,而斯巴达海军则夺得了赫勒斯滂海峡的控制权。此战直接决定了伯罗奔尼撒战争的胜负,长达 27年之久的伯罗奔尼撒战争最终以雅典的失败而告终,斯巴达成为希腊世界的霸主。高度发达的希腊古典民主政治也被摧毁。
山不客二虎
公元前5世纪,希波战争结束后,由于大量奴隶流入,古典奴隶制充分发展,希腊各主要城邦都进入经济繁荣时期。希波战争时期,面对强大的波斯帝国的入侵,希腊城邦为了共同保卫自身的独立,组成了反波斯同盟,希腊军事强国斯巴达被推选为盟主。而雅典实际上是这个同盟中经济力量最大、文明程度最高的成员。在几次对波斯的战斗中雅典都发挥了关键的作用。雅典渐渐不满于自己在同盟中的地位。因此,在波斯军队被同盟军赶出希腊,外患消除的时候,希腊同盟内部的矛盾斗争也开始表面化了。
伯利克里执政时的雅典内部实行了民主改革,改革后的雅典迅速发展成为希腊最繁荣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雅典的野心随着实力的膨胀而膨胀。希波战争中,雅典联合希腊各城邦组织起来的提洛同盟,在战后并未解散。此时的雅典为了自身的利益,开始不断对外侵略扩张,并把提洛同盟成员国逐渐变成自己的附庸,进而控制了爱琴海,最终形成了与斯巴达争霸希腊的局面。为了发展自己的海军舰队,雅典挪用了提洛同盟金库中的资金。对不服的同盟成员国,雅典动用武力进行镇压,并将它们当作被征服国,接管其海军,勒索其贡赋。
雅典扩张的手段残忍粗暴,激起了希腊各城邦的强烈不满和激烈反抗。斯巴达为了保住在希腊的盟主地位,更是对雅典不满。斯巴达同样拥有自己的同盟——伯罗奔尼撒同盟。这样,以斯巴达为首的伯罗奔尼撒同盟便成为对抗雅典霸权和扩张的主要力量。
伯罗奔尼撒战争
当时,雅典控制着希腊爱琴海北部和东部的岛屿、城邦以及普罗彭提斯海和黑海沿岸的一些城邦。伯罗奔尼撒同盟则控制着伯罗奔尼撒半岛和希腊中部的城邦,以及地中海中部的西西里岛。在政治体制上,斯巴达的贵族寡头政治与雅典的民主政治处于水火不容的境地,而双方又都渴望把自己的政治制度扩大到希腊的其他城邦。为此,斯巴达支持各城邦的贵族派,雅典则相反,支持其中的民主派,双方相互敌对、各不相让。在经济上,双方为争夺奴隶、原料、商品市场,也不断发生冲突……这一系列的矛盾使得希腊半岛内部孕育着一场大战。
公元前435年,隶属伯罗奔尼撒同盟的希腊城邦科林斯与其殖民地克基拉发生冲突。公元前433年,雅典出兵援助克基拉,用武力迫使科林斯撤兵,双方结下怨恨。公元前432年,雅典以科林斯殖民地波提狄亚隶属提洛同盟为由,要求他与科林斯断绝关系,双方矛盾进一步加剧。为了报复,同年秋,伯罗奔尼撒同盟召开大会,他们向雅典人提出了许多勉为其难的要求,雅典企图反驳这些要求,但失败了。斯巴达人向雅典人发出了最后的通牒,遭到雅典的拒绝。公元前431年3月,著名的伯罗奔尼撒战争爆发了。
战争爆发时,雅典一方拥有一支300多艘战船组成的强大的海军舰队,同时拥有雄厚的财政储备,不过陆上力量比较薄弱,步兵、骑兵总数仅3万人。斯巴达一方则相反,他们拥有强大的陆上力量——一支拥有6万人的步兵和骑兵,而海上力量则极弱。这样一来,在总体实力上,双方不相上下。伯罗奔尼撒战争是一场旷日持久的大厮杀,战争一直持续了27年之久。
战前双方的僵持
公元前405年,持续了长达27年之久的伯罗奔尼撒战争仍在继续着。以雅典为首的提洛同盟和以斯巴达为首的伯罗奔尼撒同盟仍难分高下。整个战局维持着一种平衡,陆上形势对斯巴达有利,而雅典则维持着制海权。这时,长期的、互有胜负的战争对双方都造成了极大的消耗,双方都损失惨重、疲惫不堪。双方的苦苦争夺使战争维持着僵局。
此时,足智多谋的吕山德再度出任斯巴达海军统帅。吕山德是贵族出身,为赫拉克勒斯的后代。他身体强壮,意志坚强,才智过人,是最为理想的海军指挥者人选。他很早就认识到,没有足够强大的海军就没有彻底击败雅典的可能,因此他积极主张筹建斯巴达海军。同时,也正是他在早年间所作的各种外交努力,使斯巴达从波斯人那里筹到了巨额资金,组建了自己的海军舰队。
雅典方面则长期以来都在希腊占有海上优势。正是因为拥有一支强大的海军,雅典才在希波战争中大败波斯人,并为雅典海上帝国的建立奠定了基础。不过这时的雅典海军已度过了它的黄金时期,开始走向衰败。
斯巴达海军统帅吕山德,对敌我双方的各种情况了如指掌,他在经过深思熟虑之后做出了一个重要的决定∶斯巴达舰队要首先控制住雅典的海上粮食运输通道,然后,创造战机,以求歼灭雅典舰队。而对自己的海军过于自信的雅典人则恰恰忽略了这一点。他们甚至没有在战略意义极为重要的赫勒斯滂海峡沿岸布兵设防。吕山德认为机不可失,果断决定出击。
抢占要地,以遵待劳
吕山德率领斯巴达海军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迅速攻占了赫勒斯滂海峡附近支持雅典人的兰普萨库斯城。占领该城后,吕山德立即率军封锁了赫勒斯滂海峡,切断了雅典人的运粮航线。然后他下令让士兵们在城中休息,养精蓄锐,等待战机。
兰普萨库斯城陷落的消息传到雅典,雅典立即派新任海军统帅科农率领雅典海军的全部180艘战舰火速驶向赫勒斯滂海峡。雅典海军在塞斯多斯进行了极为短暂的休整,补充了粮食,随后他们就驶进了羊河口锚泊,欲与斯巴达海军决一死战。
退避三舍,伺机破敌
雅典人希望把斯巴达海军引到海上进行决战,凭借海军优势,一举获胜。但是,足智多谋的吕山德将军早就料到了敌人的作战计划,因此,他决意先退避三舍,以避免与强大的雅典海军作正面对决;同时准备以示弱的方式蒙蔽、疲惫和骄纵已得意忘形的雅典海军,然后再伺机破敌。雅典战船在到达羊河口的第二天一早便迫不及待地出战了,它们排成密集阵型向斯巴达人冲杀过来,力图进行全面进攻。吕山德严令斯巴达战舰不得前往迎战。此后四天,为了挑起战斗,雅典人天天叫阵,他们屡屡对吕山德进行辱骂。
面对那不堪人耳的辱骂声,对于重视名誉胜过生命的斯巴达战士来说,简直无法容忍。吕山德的部下个个摩拳擦掌,准备为了他们尊敬的主帅的荣誉而战斗。但是身为将军的吕山德明白,这时出战,根本就是以卵击石,毫无胜算。他已经下定决心,一点也不为那辱骂声所动,并严厉告诫部下,没有自己的命令不得擅自行动,否则,虽胜亦斩。看到敌人不敢应战,雅典舰队更加气焰嚣张,自以为是地认为斯巴达舰队胆小怯战、不堪一击。见敌人开始麻痹大意起来,锐气已消,吕山德感到战机已到,胸中有了破敌良策。
果断出击,一击制胜
第五天,雅典舰队又例行性的叫骂了一个白天,而斯巴达海军仍按兵不动。最后,雅典舰队只好再一次怏怏而回。这时,吕山德看到机会来了,便命令几条小船尾随敌舰跟踪调查。同时,命令全军登上战舰,做好出发作战的所有准备,一且收到号令,即迅速启动,驶向敌舰。负责侦查的小船尾随着雅典海军到达了羊河口岸,发现敌人刚刚抛锚就有许多船员离开战舰,上岸去寻欢作乐了。此时,整个雅典舰队一片混乱,完全处在一种麻痹大意的状态之中。斯巴达的侦察船见此情形,连忙调转船头,船员们高举反光的铜盾牌,发出了事先约好的信号。一见信号,吕山德立即下达了进攻的命令,压抑了一腔怒火的斯巴达海军倾巢而出,箭一般地冲向羊河口岸。当斯巴达的舰队快要接近羊河口时,雅典人仍毫无察觉。此时的雅典战船,士兵已基本登岸完毕,大部分战舰上空无一人。
直到斯巴达人的舰队几乎冲到了雅典舰队的锚泊地时,正站在海滩上的雅典海军统帅科农,才在不经意的一眼扫视中,发现了大势不妙∶只见斯巴达舰队正向自己的舰队冲杀过来。他不觉惊呆了,经过片刻的迟疑之后,他大叫了起来∶"敌人来了!敌人来了!快上船!"他自己也随即向指挥舰冲去。可惜,仓皇之中的雅典舰队仅有20艘战舰能够起锚开动,其他战舰都成了废物。科农顿感大势已去,无心恋战,带领着仅剩的20艘战船冲杀了出去,向外逃遁。余下的战舰都成了斯巴达人的战利品。紧急之中,绝大多数的希腊海军战士都已来不及登舰,只好束手就擒,作了俘虏。拥有180艘三层桨战船的庞大的、不可一世的雅典海军,在顷刻之间,竟几乎全军覆没。
此次海战,战败方雅典海军损失极为惨重,所拥有的180艘战舰中,仅有9艘乘乱逃遁,其余皆被缴获或击沉。吕山德对待战俘心狠手辣,他下令将抓获的雅典官兵全部处死。而斯巴达一方则几乎没有承受什么损失,以"零伤亡"的代价,便取得了如此辉煌的战果。
雅典的衰落,民主政治的终结
羊河之战使庞大的雅典海军毁于一旦,从而几乎彻底毁灭了雅典的最后的军事力量,雅典自希波战争以来的海上霸权宣告结束。此战基本上决定了雅典在伯罗奔尼撒战争中失败的命运。斯巴达人乘胜追击,很快封锁了比埃雷夫斯港,军事力量损失殆尽的雅典在苦苦坚持数月之后被追投降。可见,羊河之战对战争全局起到了决定性的影响,制海权的转移决定了整场战争的结局。
伯罗奔尼撒战争以后,雅典战败,不仅结束了
雅典的霸权,而且使整个希腊民主政治制度,逐渐退出了世界历史舞台。相反,斯巴达主张的奴隶主贵族政治逐渐抬头,最后导致整个希腊半岛走向了君主专制。昔日雅典特有的那种生动活泼的政治环境一去不复返了,思想的自由、言论的自由、创作的自由逐渐被专制主义所代替。政治上的变化带来了整个社会和个人创造精神的没落,哲学、戏剧、艺术等各个领域都逐渐失去了强烈的希腊民族精神,繁荣时期灿烂的古希腊文化闪耀着的光辉也就慢慢地熄灭了。古希腊的极盛时期一去不再复返。在这场历时近30年的战争中获胜的斯巴达也损失惨重。由此,这场两败俱伤的战争成为希腊城邦由盛而衰的转折点,为后来马其顿控制希腊、东征波斯开辟了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