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犹不及-如何建立你的心理界限》--亨利.克劳德 约翰.唐森德--786字
1. 界线是什么?
界限就是我与他人的一个心理分界线,用于定义自我和他人,让我们了解自己的责任是什么,在哪个范围内可以拥有自由的选择权和决策权。但界限又不是城墙,而是能将好的事物容纳进来,将一切危险挡在外面的可适度开关的门。
2.有哪些界限?
最基本的界限是身体的皮肤,除此之外还有话语、上帝的真理、物理距离、时间、情感距离、其他人和后果。
3.主体的界限之内有什么?
我们的界限之内的事物就是我们要为之负责的事物,包括:感情、态度与信念、行为、选择和价值观。
4.界限十诫之因果律:
简单来讲,每个人种什么因,就会收什么果。有时候有些人没有收割他们所种植的因,是因为有人代替他们收割了成果。
5.界限十诫之责任律和尊重律:
责任律和尊重律要求我们彼此相爱,但并不是叫我们成为对方,因为每个人只有他们自己才能为自己的成长负责。责任律和尊重律还让我们推己及人,以自己想要被人对待的方式去对待他人。
6.界限十诫之能力律:
我们有能力认清有哪些问题是确实存在的;有能力在神秘力量面前坦诚自己的无能;有能力悔改;有能力寻求外界的帮助,找到自己能为之负责的事情,并得到他人的帮助;有能力与受害者达成和解。
7. 界限十诫之动机律:
施比受有福,就是在指导我们要常利他。但在我们施与的时候,不能出于一己的私欲,期待他人受过之后对我们有所回报。
8. 界限十诫之评估律:
我们必须评估自己设立界限所产生的影响,并要对他人负责。有时一个行为产生的影响和它短期内的表现会不太一样乃至大相径庭。
9. 界限十诫之积极律:
超越了反应期的人们会开始建立积极的界限,去爱、享受和服侍他人。
10. 界限十诫之嫉妒律:
嫉妒是把我们的注意力集中在自我的界限之外,从而忽视了自己的进步和上升空间的一种行为。所以嫉妒可以作为一种警示,让我们反观自己生活中的缺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