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1年12月18日—19日
地点:郑州思训家
内容:《魅力声音》
主讲老师:刘明雨
真的,一直期待刘明雨老师的《魅力声音》课,之所以期待,这要追溯到之前上他的《逻辑思维》课程。当时,他那充满磁性的声音,就像透过玻璃窗的冬日暖阳,舒服、熨贴,又像宽厚有力的手掌,温柔的抚慰着我的心灵,很是疗愈。总之,我被深深的吸引了。我的声音一直是我的一个软肋,低的不清脆,柔的没有力量,在和别人沟通中,我说的很费力,别人听的也很费劲。特别是在重要的场合和机会,本想着展示和绽放自己,结果总是因为自己的声音而大打折扣。声音一直哭闹着我,也一直想着改善自己的声音,却苦苦找不到专业的老师,这不遇到了刘老师,又是播音主持专业,所以,说什么我都不能错过。
两天的课程,时间虽短,收获却是极大的。
一、方法技巧的收获
真正的好声音其实不是由嗓子发出的,而是气息的运用。为什么我们说话时间长了嗓子会累,或者唱歌唱高音会破音,就是因为我们不会用气息。还有我们在综艺节目的舞台上,听到有男士唱女音,女士唱老生,就充分说明了声音不是一成不变的,是可以有很多种,也是可以练出来的。关键是方法。
要想有一个好听的声音,一面部肌肉、舌头要有力量,每天练习做口部操(打响舍、绕舍、撅唇、咧嘴、绕唇、打牙关);二腹部、气息要有力量,每天练习胸腹式呼吸法。三放松喉咙,每天练习气泡音和哼鸣声。这些练习是最基础的,对我来说已经足够,磨刀不误砍柴工,把基础打扎实,就要先练好基本功。
未见其人,先闻其声,所以声音也是一个人的名片。但在当下这个社交网络的时代,声音也是要带有情感的。所以,老师提到的情气声,让我很是触动。也就是在交流沟通、演讲展示的时候,一定要声断气不断,气断情不断,只有这样,才是完美的。我们的声音里有情感,然而情感也一定会呈现在我们的面部表情上。我们不可能笑着说悲伤的事情,也不可能哭着说开心的事情。
二、习惯力量的收获
这个收获是我挑战自己、突破自己的收获。在前面的几门课程中,我总是最后一个上台练习,还是无法克服紧张和恐惧。看到其他同学在台上自信、从容、且侃侃而谈、闪闪发光的样子,我真的很羡慕,也想和他们一样。来思训家的初衷,就是要锻炼自己当众讲话的能力,如果我不突破障碍,那么我永远也不会有所改变。仔细剖析自己的心理,我知道自己太追求完美,太在意别人的看法,不愿展示自己的失误和丑态。11号、12号在许昌,两天《习惯的力量》的课程,又深深的触动了我,《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经久不衰,历久弥新,首先第一个习惯,积极主动我就没有做好,还谈什么改变与提升。在《大思想的神奇》中有这样一句话:行动克服恐惧,行动治疗恐惧。要想摆脱恐惧的困扰,我就要直面它,走近它,行动起来,把它从自己的内心了跻出去。所以,借《魅力声音》的课,我想尝试一下,结果是,感觉好极了!
我第一个主动上台发言,我主动争取做班长的机会,我珍惜做助教开场的练习。我主动和别人聊天,我真诚去鼓励大家,我积极与老师沟通。任何一个环节,我都积极走在前面,因为班长就要有个班长的样子,班长就要冲在前面。当你的肩上肩负着责任和使命的时候,你无所谓恐惧。真的,当我主动积极的往前时,我发现,恐惧没有了,我的脑子里没有了那些负面的顾虑,反而是阳光的、温暖的,充满了力量。这时,你所说的内容也许已经不再重要,你的激情状态已经深深的烙在了大家的心里。内容的充实与完美我们可以日积月累,可以从学习中获得,但积极的状态就在我们的一念之间,积极的状态就是自信的状态。一旦你积极主动,你的生命就开始绽放。
积极主动不仅指行事的态度,还意味着一定要对自己的人生负责。个人行为取决于自身的选择,而不是外在的环境,人类应该有营造有利的外在环境的积极性和责任感。正如弗兰克尔(二十世纪美国神经与精神病学教授)在纳粹的奥斯维辛集中营,面对凌辱和酷刑,他依然选择自我意识的独立,以旁观者的身份审视自己的遭遇,从而选择回应方式的自由和能力。他说:“人类终极的自由,就是何时何地何种情况,你作为一个人永远都拥有选择的权利。”特别是在刺激与回应之间自由选择就是我们最大的能力。比如:面对恐惧,你是选择怕它,还是选择战胜它;这完全在于你的心念,跟外在的一切都没有任何关系。
积极主动是人的天性,即使生活受到了外在条件的制约,那也是我们有意或无意的选择了被外界条件制约。那是不是积极主动的人对外界的刺激就毫无反应呢?不是的,只不过他们会有意或无意的根据自己的价值观来选择对外界物质、心理与社会刺激的反应方式。罗斯福总统夫人埃莉塔·罗斯福说:除非你愿意,否则没人能伤害你。“圣雄甘地也说过:“除非拱手相让,否则没人能剥夺我们的自尊。”
两天的课程虽然结束了,我知道这是一个很好的起点。当我跨出这一步,发现恐惧并没有那么可怕,一切都是自己的设限,恐惧是虚无的东西。机会是需要积极争取的,如果你不争取,别人不会拱手相让。如果你不积极,那你连争取的资格都没有。
好习惯从积极主动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