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读后感

    利用闲暇时间,我读完了《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一书,总书记与人民同甘共苦、水乳交融的故事,总书记刻苦读书学习的故事,总书记的历练故事,让自己的心灵一次次受到冲击和震撼,一次次得到洗礼和升华。

    这本书述说的故事虽然发生在40多年前,珍贵的记忆虽然沉淀在流年岁月中,但绝没有褪色。习近平总书记离开中学走上社会的第一步就是在梁家河,打淤地坝、修梯田、办沼气……一干就是七年!习近平总书记在梁家河插队的七年,是踏踏实实奋斗的七年。对他们这一代知识青年而言,“插队”的经历,不仅是生活上的转变,也是身份上的转变,这是一批特殊历史境遇中造就的特殊胆略、特殊气质、特殊品行的人们。

    习近平总书记在七年插队的生活历练中,由一个不谙世事的少年脱胎换骨为群众眼里“吃苦耐劳的好后生”,在几年中闯过了跳蚤关、饮食关、劳动关、思想关。习近平总书记后来说:15岁来到黄土地时,我迷茫、彷徨;22岁离开黄土地时,我已经有着坚定的人生目标,充满自信。无论我走到哪里永远都是黄土地的儿子。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之所以能够带领党和人民披荆斩棘、攻坚克难,全面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局面,很大程度上来自他扎实的实践基础、深厚的经验积累和由此而来的深邃理论思考。梁家河的七年知青岁月,无疑是他人生经历中十分重要的起点。

    初来单位时,我心有戚戚,但经过了两年的工作经历,我找回了对生活的热爱与自信。我们青年到单位上班是为了在实践锻炼中激发潜能、积累经验,磨砺意志、增长才干、打牢成长的根基,像当年的习总书记一样,铸就矢志不渝的理想追求;我们青年只有把青春植根在祖国大地,始终牢记自己从群众中来的身份,始终牢记自己是人民的儿子,才能对得起人民的养育之情,才能做出无愧于时代和人民的业绩。身处知识爆炸的信息时代,我们青年必须保持旺盛的求知欲,一方面刻苦学习新理论、掌握新技能,另一方面到群众中去,拜人民为师,把书本知识中的水分蒸发掉,逐步提高实际工作能力、提高驾驭复杂局面的能力;我们青年要把仰望星空与脚踏实地结合起来,把远大目标与真抓实干结合起来,把统筹大局与抓细抓小结合起来,立足平凡岗位,以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干出不平凡的业绩;我们青年干部要系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始终行得正、站得直、坐得稳,做一个真正靠得住、信得过的人,经受住实践和时间的考验。      “每一代青年都有自己的际遇和机缘,都要在自己所处的时代条件下谋划人生、创造历史。”时代在变、环境在变,不变的是榜样的力量。习近平总书记七年知青岁月对青年一代成长成才的启示,具有跨越时空的永恒价值。我们要向习近平总书记学习,始终坚守初心、坚定理想,始终与人民相结合、和群众在一起,多一些摔打磨练、多几分淡定从容,不在坐享其成中虚度青春,而在不懈奋斗中创造未来,勇做走在时代前列的奋进者、开拓者、奉献者,努力在实现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禁止转载,如需转载请通过简信或评论联系作者。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