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四川宜宾考察时强调,要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主动融入新发展格局,要保护好长江流域生态环境,牢固树立上游意识,坚定不移贯彻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方针,筑牢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守护好这一江清水。生态之于发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生态是发展之前提。纵观人类历史,生态与发展的失衡导致的风暴、洪灾等自然灾难常常成为危及民族存亡的重要因素,而“治水”、“治沙”等生态工程则常常成为社会发展进程中的重要转折点。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是作为自然的存在物才能获得生存和发展,人本身就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人类对自然存在必然的依存关系,意味着生态保护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前提,意味着我们必须尊重且敬畏自然生态,在探索发展路径和优化经济发展模式时保护好自然资源,切实筑牢绿色屏障。
生态是发展之源泉。“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我们力求以改革促结构调整,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发展绿色低碳产业,淘汰落后产能。大力发展生态产业”、“环保产业”,恰恰能够在充分保护生态环境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地发挥各地的生态资源优势,发展特色种养产业和旅游业,继而形成推动乡村振兴和经济发展的强大聚力,让绿色生态成为发展之活水源泉。
生态是发展之目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高质量发展的最终目的。人类社会发展至今,我们已经对经济社会发展模式进行了较为多样化的探索,也对历史社会发展模式进行了充分的总结和反思。比起发展的增长速率,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到发展质量和发展可持续才是最终的目的。我们必须坚持生态发展道路,“树木以时伐焉,禽兽以时杀焉”,遵循自然规律,才能让自然环境的“静美”与人类社会的“繁盛”和谐共存,不仅仅留给后人以物质和财富,更要留给后人以绿水和青山,以和风和旭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