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人才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指标。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人才是实现民族振兴、赢得国际竞争主动的战略资源”的重大判断,并对新时代人才工作作出了全方位重大部署。那么,人才从何而来呢?俗话说,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人才不会自然而然地产生,人才是需要培养的。
当前,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也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新时代新征程应该如何培养人才,实现聚天下英才而用之,是组工领导干部需要思考的问题。习近平总书记说,“环境好,则人才聚、事业兴;环境不好,则人才散、事业衰”,说的是人才的环境,对培养人才的重要。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人才就像那果苗一样,而环境就好比那土壤,只有肥料充足、供给及时了,才会“苗壮禾穗”,硕果累累。
做好新时代人才工作,营造良好的人才成长环境,一是必须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各级党组织要站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政治高度,持续深化对人才成长规律的认识,加强对人才工作的政治引领,健全创新人才工作政策和体制机制,全方位支持人才、帮助人才,造就人才、成就人才,引导他们努力成为国家需要、民族需要、时代需要的栋梁之材。二是必须坚持以人才为本,充分发挥人才优势。在人才培养时,各级组织部门要根据人才自身特点,扬长避短、尊重包容,大胆放权、允许试错,实实在在为人才“松绑”,积极营造有利于人才各得其所、各展其能的创新创业环境。我国著名的物理学家杨振宁在美国留学时因为自己动手能力较差,在研究实验物理方面没有取得任何成绩,反而被同学取笑“有爆炸声的地方就有杨振宁”,后在老师和同学的建议下,杨振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扬长避短,开始从事理论物理方面的研究。他如鱼得水,在该领域取得了突出成就,获得了诺贝尔奖,一举成为举世瞩目的理论物理学家。三是必须坚持构建人才服务保障体系,下大力气解决人才的后顾之忧。各职能部门要在提高人才工资待遇、加强医疗保障、安排子女就业、改善住房条件等方面,强化措施,周到服务,把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政策落到实处,为培育锻炼人才提供更多更好、高效优质的服务,让人才充分感受到组织的关怀和支持,着力构建暖心感人、拴心留才的生活环境。前段时间,引发广泛社会关注的河南叶县强拆果园事件,有些地方政府就要深刻警醒反思了,不能一味地追求政府项目工作效率,而寒了广大创业者的心,毁了当地的一张绿色名片。
人才是科学发展的第一资源、第一要素、第一推动力,是转型之要、竞争之本、活力之源,为人才营造良好的成长环境和氛围至关重要。厚植成才的沃土,“底肥”不仅要施足,更要源源不断地“追肥”,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