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独特特点,我家2个男孩相差6岁,目前看弟弟与哥哥同期对比差异都挺明显的,每个父母也有不同的教育理念,所以不同孩子的成长教育方式也不尽相同,所以今天我主要从习惯养成方面谈谈我们是如何陪伴孩子一起成长的。
我和爸爸都是互联网 IT 行业,加班都比较多,995 是常态,偶尔也会 996。所以休息在家的日子,我们都格外珍惜同孩子一起的时光,20 年我们有了可爱的小宝,哥哥也开始读小学,多方权衡考虑,我就暂时辞职在家。好习惯的养成是我和爸爸一直都比较重视的一个点,但是习惯说起来容易,长期坚持下去对这个阶段的孩子还是不容易的,需要家长的陪伴,这个大家应该都感触比较深。下面我就从阅读习惯、学习习惯、运动习惯、时间观念 4 个方面分享一下我们家的情况:
第一个习惯是阅读习惯
阅读习惯是老生常谈的习惯,目前也确实是我们家受益非常大的一个习惯。阅读现在已经是他最大的一个爱好,不管什么时候什么环境只要拿到一本新书,立马就能专注地看起来。他阅读的题材比较广泛,也不挑内容,知识结构的构建也会相对全面,输入较多,针对目前学习上的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也会轻松一些,比如期中附加题语文 8 分,数学 10 分。他目前的阅读速度大概是我的 3 倍,至于理解吸收多少我也不知道,不过这样可以有更多时间把同一本书反复多读几次加深理解。儿童的书籍几乎都是积极正向的价值引导,所以大量阅读对他成长的心态、价值观的塑造也有潜默移化的影响,日常生活中我们也能感受到这方面。除了孩子受益,作为家长我们也从很多方面感受到了孩子喜欢阅读,是很让家长省心省时省力的一件事。
首先大家看一下人的知识储备积累不同对于新输入知识的一个链接效应。积累少的人,当新知识输入进来后,链接的通路会比较少,反之一个积累多的人,当同一个新知识输入进来后,链接的点会非常多,新知识有一种熟悉的感觉,这个积累和不断链接的过程也主要是靠阅读来实现的。
接着说一下我们家是怎么进行阅读习惯培养的,我们班的同学现在应该都已经有了很好的阅读习惯,如果还有弟弟妹妹的可以参考一下,简单来说就是启蒙方法、保持兴趣、成为习惯这主要三步,我们是从 1 岁半开始亲子绘本阅读,他识字敏感一些,3 岁我们意外发现能认识路牌上的一些字,当时家里就在每个房间(客厅、儿童房、主卧)都设置了阅读角,配套儿童沙发和适合他身高的书架,阅读角大大增加了亲子阅读时光,他在快 5 岁时实现了自主阅读,我们讲的速度已经跟不上他自己看的速度了。这个时候每个周末我们都会抽半天带去图书馆,主要就是钟书阁和西西弗。当时家里书的储备也不够,图书馆能满足他选书自由和好的阅读环境,同时家里根据他的阅读能力大量买书,这个节奏持续了 1 年多时间,这一年他的阅读量大增,阅读的难度也直接过渡到纯文字阅读。小学开始因为疫情+二胎,我们周末都是户外为主,图书馆就主要是寒暑假去了。小学后学校对阅读非常重视,我们家里一直保持每天至少 30 分钟的阅读时间,另外学校每天带去的课外书,几乎第二天都会更换,2 年级开始还经常和同学相互交换看书。另外有一个小细节是我一年级开学一直做到现在的,我买了新书或者希望他看以前看过的书,我都会放在最适合他身高的那 2 排书架上,晚上自己整理书包的时候,他基本上都从那些书中去选择。
接下来我分享一些我们看的书单类型,今年数学老师建议阅读数学绘本的时候,我整理了一下家里的数学相关读物大概 100 本左右,有绘本类比如《数学帮帮忙》25 本,他最简单的乘除法,就是通过这套绘本上理解到的,还有他比较喜欢看的漫画类《数学冒险岛奇遇记》、最近我刚买了的 6 本故事类的《马小跳玩数学》,他目前数学还学的相对轻松,数学相关书籍的阅读也应该起到不小的帮助,特别是理解和数学思维上。
大语文的范围比较广,我们家主要是童话类、历史类、文学类,还有杂志类为主,文史不分家,历史的了解有助于他对古诗词和古文可以理解的更深入。科普类,除了科普绘本和书以外,我们主要就是看科普杂志,万物第 3 年,好奇号第 2 年,还有环球科学、博物等,特意分享一下科普杂志,是有一阵子他带去学校说很受周围同学的喜欢,最多一次我从他书包拿出了 12 本杂志。最后分享一类是成长类,看一些历史名人故事、当代先锋故事,能让孩子学习他们很多优秀的品质。下面是部分书单截图,有需要的可以参考一下。
第二个习惯是学习习惯
首先是晨读习惯:从 2 年级上学期开始,我们就固定了晨读习惯,平时上学每天早上家里 10-15 分钟,寒暑假 30 分钟。看似早晨很短的 10 分钟左右,长期坚持下来,对朗读的语感提升有很大的帮助,同时反复朗读也背下来不少古诗等,孩子现在已经养成习惯,不论上学还是放假,早上起来先朗读结束再吃早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