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的课堂上,老师分配任务,这一段时间我们都在学习话剧。那么,为了让你们更好的体会一下话剧的感觉。班里的同学们分成两个小组。自己找剧目,找材料,分配角色,排演话剧(节选一段),时间控制在三十分钟以内,然后PK,看哪一组演得好。
女儿所在的那一组同学选定演曹禺先生的话剧《雷雨》中的第二幕。另一组同学选的关汉卿的《窦娥冤》。老师要求下课后把曲目名称上交,,做最后定稿时。另一组同学改了曲目,也要演《雷雨》剧本中最后结尾高潮部分。
女儿所在的这一组就有同学有些小气愤,说我们已先确定了《雷雨》的剧目,为什么他们跟我们学。我们当仁不让好好演,下面有同学附和,也有表示同学担心。
“要是你怎么办,妈妈。”这是后来女儿问我。我当时还真是不知道怎么回答她好。我就问她,那你们最后怎么决定的。女儿告诉她们那一组的同学说“我有个建议,咱们不演《雷雨》”。为什么:
第一: 我们节选的部分是剧本里的一个小冲突的部分,而对方节选的是整部剧本最后的高潮部分,很容易引起观众的共鸣,这点我们不占优势。
第二: 两个组演同一个剧目,那么在观看的时候,双方都不容易以平和,接受和欣赏的态度去观看对方的表演。则更易带有批判的眼光去看表演,心情不会太顺畅,不利于互相学习和团结。
第三: 一个班总共就两个组,都表演《雷雨》这个剧目,太单调,气氛不会太活跃。
所以我们要换一个剧目。他们组演《雷雨》是以悲剧收尾,我们演个喜剧的怎么样?没想到,女儿这一组的听她这么一说,全体通过不演《雷雨》。大家又讨论演那部喜剧色彩的话剧。还有很多讨论细节,要找代入感强的,台词相对好记的,场景要好布置的,并且人物要多一些的,因为一组二十多个人,要尽量让大家能参与进来,有导演,剧务,演员等等。希望她们组每一个同学都能参与进来。这样易于调动小组内积极主动性
最后讨论结果定下来演那个开心麻花剧团的剧目《夏洛特烦恼》。
通过这件小事,我的心中感到孩子真是给我上了一堂课。以前总是觉得孩子小,不懂事,考虑事情不周全,处处需要大人操心。通过这件事发觉孩子考虑的可能比我都周全,只是以前我没有给他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