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假期,各地的同学纷纷回到老家,各种同学聚会也相应多了起来。
可是随着年龄的增大,聚会已经越来越没有意思了。
在上学期间,同学间的聚会,是大家吃着饭,聊着老师和同学,畅谈昔日的学习、逛街、打游戏的日子。同学之间的感情很纯粹,就像一面刚刷完的墙,白得没有杂质。
工作后,同学间的聚会就越发的变了样了。许多人不再是抱着叙叙多年同学情的目的而来,他们怀揣各种意图。有的是当时学习一般,工作后混得较好,想借着同学聚会炫耀一番。有的是抱着攀关系的目的而来,看看同学之间有什么可以互相帮得上忙的地方。能力强的,权势大的,或者医生律师等职业的,他们就想方设法沟通、巴结,而普通上班族,则打个招呼罢了。还有的是,当初的梦中情人,高中时心仪的对象,之前没有追上,现在想着借同学聚会弥补心中遗憾。
好吧,现在同学聚会的性质和目的已经和上学期间变了很多,这样看是因为一些人的目的不同罢了。
就算刨去这些目的,参加聚会的人都只是想增加了解,增进同学感情的话。实际上从社交的有效性看,多人的同学聚会还是没有太多去的必要。
我们都有一种这样的体会,参加一些十几个人,甚至几十个人的聚会。在饭桌上,有可能很多人之间都没怎么说话,也有可能只是了解个大概。
“你现在在哪里上班呢?”
“我现在在××公司上班。”
“嗯,那公司不错啊。”
基本上对于多人的社交场合,了解也就仅限于此了。
饭局过后大部分人基本上又不怎么联系了。你花了时间,去参加了一次聚会,但除了一些最基本的信息之外,并没有收获太多。基本算一次无效的社交了。
真正想有有效的社交,聊天的人数不能超过三人,这样才能真的是增进了解,加深感情。
另外朋友、同学之间的关系,不是靠一两次的聚会就能保持的。“有空常联系”并不是一句嘴上的空话。大家虽然平时都很忙,但现在,再忙也不至于打不了一个电话,发不了一天问候的消息。
所以过年了,你不是缺一次两次的同学聚会,你是欠他们在平时的一个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