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学史》学后

在B站上完成了陈引持所讲的《中国古代文学史》的学习。虽然课程冠以中国古代文学史,但是内容局限于上古神话到中古的南北朝宫体诗,中国古代文学里面最璀璨的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都未涉及。不过受益颇多。

一、 主史与专门史的关系

历史是人类实践与认知的集合。

类比函数,历史就是要把人类某个特定节点的阶跃,通过历史的“傅立叶”的变换,呈现为若干个连续的叠加,从而让人明白其因果脉络,免于着像。一旦史实被若干细致的史论经纬绵密以后,一方面可以念旧,重申“太阳底下无新事”;另一方面又可以迎新,感叹“人预何其谬”。专门史就是主史下面裂解出的一个个“傅立叶”函数。

类比国画,主史是立轴山水,宏大磅礴,势沉力稳;专门史是立轴上一局部下展开的横轴花鸟,纤密细腻,隽妙可爱。主史撑起专门史的底蕴,令其可信;专门史补缺主史的粗巨,令其可爱。酣眠小睡,各足其具,相得益彰。

文学史在专门史里面地位特殊,在中国史尤之。以学科划分论,“文史哲”绝非简单的门术罗列,其间有严谨的师承关系。文出史,史出哲,文是底座。同时,自古“圣人发愤著书”,从参与者到动机,文学史是历史中最璀璨的一拨人星用最具力量的情绪写就的。所以文学史不单是主史的印证,更是主史的明珠。

基于以上,一部好的文学史,必须要把握住两个关键点。其一,其与主史的衔接与印证;其二,自身史实与史论的连续性和包容性。从以上两点来说,陈老师的《中国古代文学史》都令人拍案。后续详述。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