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部由张杨导演执导的作品,还未在中国上映,就已经在北美引发了广泛的关注。
在北美最大的观影平台—IMDB上,该电影的评分,已经达到了8.1分。
而上映的媒体评价(Metascore),更是高达90分。
终于,在6月20号,《冈仁波齐》在国内上映了,蜜蜂视频也在今天同步上线了。
网上关于这部电影的评论很多
大家纷纷觉得很震撼、很撼动人心
很多小伙伴都知道这是一部朝圣电影
但是你知道它到底讲的什么吗?
看这位网友的评价
首先,这部电影有关于信仰,你可能无法听懂对白,但是有些东西是不需要依托介质去传递的,在这120分钟的影像内,我的眼眶湿润了3次,这些人说着我无法理解的言语,做着我没做过的事,我突然觉得,我的魂魄也被遗留在了路上——通往灵魂最深处的。
《冈仁波齐》电影简介
普拉村西藏腹地一个古老的村子,村民**扎堆在父亲去世后决定完成父亲的遗愿,带着叔叔去拉萨和神山冈仁波齐朝圣。时正马年,正好是神山冈仁波齐百年一遇的本命年,小村里很多人都希望加入尼 玛扎堆的朝圣队伍。于是10个普通的藏民和一个孕妇,从村子出发,历时将近一年时间,沿着2500公里长的路,一路向前去神山“冈仁波齐”朝圣。影片中没有强烈的冲突,没有绚烂的后期,有的只是行走,叩拜,平静地面对一路的生、死、成长和放下。
「今年是马年,冈仁波齐的本命年。我们一起去朝圣吧。」
一句再平常、简单不过的话就这样搅动了西藏芒康县一个叫“普拉”的小村:村民**扎堆在父亲去世后决定完成父亲的遗愿,带着叔叔去拉萨和神山冈仁波齐朝圣,得知消息,村里很多人都希望同往。
于是,即将临盆的孕妇、家徒四壁的屠夫、经历青春期的少年、遭逢变故的夫妇和他们天真的小女儿……
十一位各有故事、各怀梦想的普通藏人和一个电影剧组组成了一支特别的朝圣队伍:历时一年,穿越生、穿越死、穿越2500公里绝美的高原四季、穿越肉体和灵魂将面临的一切未知的磨难,直至抵达道路尽头的神圣。
而他们在这期间只做一件事——五体投地!
他们的朝圣在常人看来似乎不可思议,徒手依靠两块木板,木板置于头顶、胸前、腰下拍打,再置于地上进行滑行,叩首,起身,继续,再继续。
每一次的“叩首”,都容不得半点马虎,即使鞋子在旅途中磨破了,即使膝盖因为摩擦起皮,即使周身开过嘈杂的大货车扬起灰尘,也不会消磨“叩首”一毫偏差。
这是一场近乎禅定的修行。
风雪并不能阻挡朝圣者们继续前行
11个素人演员和1个路上出生的婴儿
整个影片中的人物均由毫无表演经验的当地人本色出演,电影没有程式化的剧本,以纪实性的拍摄手法,站在客观的视角上从演员们在路上的日常生活中挖掘故事和人物,再通过电影语言的转化,最终构成一部真实展现朝圣之路的生活流电影。
要求加入的其实只是周围亲人和各种普通的邻居。怀孕的妻子,幼小的女儿;一个屠夫,因为杀了很多牦牛,内心有罪恶感,打算朝圣减轻罪恶;一个家里不太顺的男人,觉得太倒霉,也要跟去;还有一个年轻人,胳膊不太好,但是也想去……
他们要求加入的方式也毫无戏剧性:都是在各种普通生活场景中遇到了,说一声,听说你要去朝圣,我的什么什么人也想去;**的反应也是平平淡淡,全部一口应承下来。
于是,女人们开始准备朝圣磕头用的各种手板、围裙,衣服、被褥,帐篷、炊具等等;男人杀了一头牦牛,过年放完炮,把东西装上一台带顶棚的拖拉机。大家就上路了。
上路也很简单。从第一步开始,就是磕头的开始,不管大人孩子,不需要任何仪式、前戏,也没有什么指导,朝圣者们对朝圣早已心知肚明,坦然而去。
只有观众还没有反应过来,这些人(包括一个孕妇、一个小姑娘)平平淡淡地决定要踏上的那条朝圣路,海拔4000以上,长度2500公里,路上车来车往,风霜雨雪,匍匐起立,再匍匐再起立,每天最多10公里,足足要走200多个日子。
从1991年第一次进藏到2014年拍摄,导演张扬用20多年去完成西藏情结和电影朝圣心愿。
在2013年11月到2014年11月间,历时一年,于海拔2000-6656米的地域,经历全程2500多公里,11个素人演员来完成这部关于西藏的电影。
这是今年第一部让我在影院热泪盈眶的电影。去过西藏的人,往往都会用一个词来形容那里——“干净”。
而看了本片我才明白,西藏,不只是天干净,雪干净,空气干净…还有人也是干净的。
虽然去朝圣的人都脏兮兮,但每个人又是那么纯净善良。当镜头扫过他们跪拜时的脸庞,突然就懂了为何导演没有去找专业演员而是找了本地藏民去演绎这个故事,因为再专业的表演,也没有他们那样虔诚又坚定的面容。
肯定的,会有很多人来不解甚至不屑这要跪拜2700公里的朝圣之旅,但它不必别人去懂,也不必在意别人的尊敬或者讥讽,因为他们遵循的是自己的内心,活得也是自己的生命。
下载蜜蜂视频,获取高清资源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