务要日日知非,日日改过;一日不知非,即一日安于自是;一日无过可改,即一日无步可进;天下聪明俊秀不少,所以德不加修,业不加广者,只为因循二字,耽阁一生。——《了凡四训》
今天是“改过”记录的第五十三天,我将记录108天,来验证会出什么效果。
今天原本应该是改过的54天,但是昨天偷懒了。早晨起来,不想写了。不是因为没有时间写,而是自己懒了。回想当时情景,心里产生“不想”的念头,其实这时候只要立马转念,让自己行动起来,去做在电脑前,一切就会惯性般继续下去。但是“不想”的念头一起,我也意识到了,但是没有做出任何行动,就任由这样念头吞噬自己想法,任由这样的念头蔓延下去,是我放纵它代替我的自主意识。
昨天一天中,也是有时间写的,但是自己就如顽皮的小孩般,看着这个念头如何霸占我的头脑,自己怎么刷着网络小说看,但是就是不去坐在电脑前开始写简书。我会想,我这是一种报复性行为吗?或者仅仅只是中途短暂的情绪波动,花些时间写简书,现在已经不是需要动用很多意志力很难的事情,但是,昨天的我,就是不想做。当心里涌起“要去写”的念头时,自己就像一个旁观者一样,看着这个念头起、看着它漫延,看着身体被“不想”占据,“想”的念头逐渐失去控制权,只能偃旗息鼓。在这个过程中,作为主体的我,看着自己脑中产生的这些念头,无动于衷。不,并非无动于衷。自己已经站在“不想”这边了。如果没有自己授权,“不想”怎么能占据自己的头脑,怎么能控制自己的行动。
这让我想起心理学的三个概念,本我、超我、自我,“不想”就是本我,“想”就是超我,我自己就是这个“自我”。昨天这天中,“本我”的力量过于强大,而“自我”放弃了调节,“超我“就被压住了,出不来。在这三个中,“自我”是最为关键的,它要在“本我”“超我”之间进行调节,但是昨天的“自我”选择自我放弃了。
从这件事中,我悟到,我们是有选择行动的能力,只是自己要不要拿起这个控制权。以往一直觉得本能的东西太强大,比如贪、懒等,实际上是自己的放任导致的。“自我”的意志是可以磨练的,提高对“自我”的控制能力,就能逐渐把控制权拿回来,去实现自己心中的目标“超我”。
昨天犯了“懒”,但是这个“懒”是有一定价值的。“过”本身无价值,价值在于改“过”。从“过”、从错误中去反省,去提取经验,这才是价值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