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悦(当年明月)先生在他的《明朝那些事儿》结尾处,写下的是这样一句话:“成功只有一个——按照自己的方式,去度过一生。”
不知道是单纯的大数据推送,还是这套历史小说的热度又升高了,又或者是发布者对时政有所隐喻,但我最近的确总能刷到一类视频:配着《雪中独行图》里张居正的背影和王上唱的《青春大概》,下面的一大段文字,常是以“人生海海,不过尔尔”8个字来开篇,都在表达着一种书我读了、心情被治愈了、人有所醒悟了的感觉。
不带有任何怼人的恶意,其实我想说:第一,书是好书,但只有多读几遍,才有助于牢记历史,树立远大志向,传承中华民族坚韧不屈的伟大精神,才有助于了解人心,在面对人生选择时,能有所参照,知道何去何从;第二,真正能治愈心情的,是意识到自己被情绪裹挟时,能迅速跳脱出来,命令自己驾驭情绪并解决问题的定力,否则一时的“治愈”感,只会是情绪的又一次伪装和欺骗;第三,一个人的觉醒、开悟,只有1%的可能性,靠的是贵人提醒,这“提醒”还包括了伤害你的自尊、否定你的认知,但剩下的99%,一定是有过千刀万剐般的失败和失望,然后在重压之下,有所执着有所放下,才有脱胎换骨重塑人生的可能。
历史映照此刻,此刻铺就历史,但是抛开吃穿住用行等诸多科技革新的外衣之后,通过读书、历事、阅人,也许你同样会感觉到,原来古今中外,人类生存的精神内核并无本质上的提升和跨越,人始终是靠欲望驱动才能生存的,而欲望无外乎名利权情,只是每个人选择的方向不同、实现的手段不同,继而产生的影响不同,留下的口碑不同。恰恰是因为这些不同,才编织成大千世界,绘就出丰富历史。
日月流转,沧海桑田,相较于恢弘磅礴的历史和浩瀚苍茫的宇宙,短短几十年的人生该怎样过的问题,在名利权情的选择面前、在年纪变大的实际面前,显得似乎越来越没有分别、越来越不重要了。但如果遗憾越来越多、挣扎越来越少,那么这样的人生,一定不值得过。如果只会用“认命了”这种话敷衍自己、用苦情歌宽慰自己,那么我可以很笃定地说个天机,命的确是定数,但只占了三成,剩下的七成全是转机。命里有的,尚且需要等待,命里没的,为什么不去放手一搏?即使争与不争到了都是一场空,但一个人的生命体验,是什么颜色什么滋味,只有自己在乎,否则也就不会有人用一图一曲一段文字,来抒发自己的一时感受了;但人们没说出来的苦、没喊出来的疼,却只能自己先担着,要么放下尊严,寻求不鸣不响的开导和点播,要么修正行为、修正心念,浴火重生,让自己成为自己的救世主。
其实还有一句播撒希望疗愈内心的话,写在了《明朝那些事儿》后记里的末尾:“是的,这个世界还是很有趣的。”
生容易,活容易,超脱生活不容易;空容易,执容易,融合空执不容易。为了我们“有趣”的梦想,要努力,在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