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归来,已有一月,一直惦记着记录这场即兴之旅,旅行的劳累和兴奋,已然消弭在日日的充实冗碎中了。
早上决定,中午出发,一路向东南下,景色风貌并无变化,几个小时出秦岭,几个小时又进巴山,然后再进大别山,山脉间连绵的田野,温柔地蜿蜒在蓝天下,尽是已近黄色的小麦。树木郁郁葱葱,村庄整齐,人字房顶,黑瓦白墙,并无异色。渐进武汉,大概丹江口前后开始,大片大片的麦田整齐绵延至天边,河流盈满,水库鱼塘三五步既见,水面平静似镜,折射着细碎天光,倒映着绿树蓝天,真个大地平坦,村庄、农田、树木、水塘排列整齐,治愈强迫症的那种一丝不乱。
待到进了武汉城,浩浩汤汤的长江用她交相辉映的灯红酒绿,车水马龙和大气宽广的武汉长江大桥迎接了我们。5月的气温没有差异,一路的地貌植被变化不大,村庄房屋与汉中雷同,只是植被愈加茂盛,江河水流更加密集,水面清澈如镜。
夜晚,凉风习习,行人如织 ,住在辛亥革命纪念馆附近,抬头就能看到夜晚各种灯带装饰得熠熠生辉的黄鹤楼。第2天早早随着拥挤的人群登上黄鹤楼,向南眺望,越过高楼,千里平阔,几只商船、游轮随着长江飘向天边,颇有“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的意境。黄鹤楼,呈北启南,北眺似乎能看到京城,南望乃是苏杭的一腔柔情,几千年来,文人骚客,送亲友南去,大概就是以此为南北分隔了。
在辛亥革命及纪念馆内,又重新瞻仰了清末、民国动荡时期的志士豪情,康有为、梁启超、严复、蔡元培、章柄麟、秋瑾……民族风骨尤在,爱国之心尤在,文化传承尤在,文人气质尤在,洋人运动、织造厂、海上舰队、兵工厂已经烟消云散了,终究挡不住沦陷的步伐,终究唤醒了自我觉醒的人民大众,历史的步伐,热烈坚定。
湖北省博物馆,作为国家级博物馆,几次三番,还是为她停下了离开的脚步。进馆从惊奇惊叹到目不暇接,只见楚人的绮幻辉煌,精巧大气,越王勾践君子般的质感与气度,明朝皇家富丽堂皇的饰品,繁复的礼仪和规矩,文字的变迁,千年历史来回如梭,无法细细囊括在言语中,每一件精品,都是一个朝代的辉煌,匆匆一遍,千年文明,走马观花,叹为观止。
傍晚寻找东湖,穿过一片枝叶层峦叠嶂、郁郁葱葱的古香樟树林,视野突然无尽开阔,一池碧波荡漾的湖水延展至天边,心境突然被打开了,脚步定定地、慢慢地踱,再也不愿移开视线。晚风从闪着霓虹灯的天边吹来,柳枝轻轻摆动,清凉凉地扑面而来,发丝扬起,整个人都与风一起轻轻松松、自由自在起来。湖面安静地像一面镜子,既无波涛汹涌,也无山峦相抱的高低起伏,和天边、和地面几乎持平,清澈碧绿,波浪缓缓推向岸边,轻柔地,一下一下的拍打着岸边,再缓缓地向湖心荡漾开去。钓鱼的、骑自行车的、跑步的三三两两,或闲闲散步,或静坐远眺,都市的喧闹、工作的繁忙、生活的繁琐、困乏的腿脚连同莫名的心绪,随风散去,随着湖面的波浪,一点一点荡漾开去,到无尽的天边,再也消失不见。至此,我就像懂得了武汉的精髓,流连忘返,哪儿也不愿去了。
往返景点的间隙,穿街过巷,寻遍了小吃,热干面、锅巴饭、竹筒饮料、小龙虾、海鲜等等,吃到了最地道的莲藕排骨汤,也领略了烟火气十足的悠闲武汉人生活,便宜的鱼虾蔬菜、歪曲狭窄幽长的巷子、巷子里堆积如山的单车、院子边乘凉聊天的市民,过得像东湖一样悠闲自在。
几天的游玩下来,人群的熙熙攘攘还能接受,除了劳累,算是过得十分惬意了。待到回归工作生活,旅游的闲散自由迅速碎逸,现在回想起来,武汉长江大桥的大气横跨,江两岸的霓虹,湖北省博物馆的厚重丰富,东湖边的旖旎惬意,最是长留心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