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个关于青春的电影,相国强导演的作品,早在2017年就上映了,我今天才从抖音上发现的。
找来一看,发现别有一番风味。
20世纪90年代的戴城,路小路在一家糖精厂上班,他是个愣头青,不知道未来和生活目标在哪里。跟着一个叫“牛魔王”的师傅混,没学会半点技术。在钳工班,除了拧螺丝之外什么都不会。在电工班,也只会换灯泡。除此之外,他还喜欢迟到、打架、翻工厂的院墙,也结识了一帮兄弟。而在同时他又深爱着一个姑娘,她叫白蓝,是糖精厂的厂医。而身为厂花的白蓝身边不乏有很多的追求者,他知道自己配不上她,可是路小路还是一如既往的喜欢她,而白蓝只是俯身摸摸他的头称呼他为“小工人”。
白蓝父母都在唐山地震中去世,这给他心灵造成莫大的伤害。她有一颗高傲而孤独的心,她冷漠的对待身边那些高高在上的优越精英阶层,又深切同情底层劳苦大众,甚至愿意委身做一个“小工人”的女朋友,犹如白素贞下凡为还许仙的一段恩情,她从没有期望有一个结果,但是她还是勇敢的去爱自己的所爱,不为生存,也不为将来。
电影并不长,只有1小时36分钟,恰如容易逝去的青春一样。路小路在白蓝的激励和帮助下,考上了夜大,正当小路自己觉得似乎和白蓝又拉近一点举例的时候,而白蓝自己也考上了上海的一所的大学研究生,他们的爱情似乎总是没有办法结成正果,这不光是他们两个人阶层的问题,也是白蓝本人价值观的问题,她表面上知道人要努力上进,不要一辈子做个小工人,不要一辈子待在一个小城市。但是她心灵上却又一股颓废的丧气,她吸烟,她和小路做爱,可是她却从不给小路一个婚姻和未来的幻想。而路小路不得不在彷徨失措,无阻等待和无限思念中渡过。直到有一天,路小路辞去工作去上海找白蓝,可是得知白蓝早于一个月前已经退学不知去向。电影就在路小路苍茫的望着火车站伸向远处的铁轨中结束。给人一种无限的孤独感,谁也不知道白蓝去了哪里,也没有人知道路小路要如何走剩下的人生之路,但是我们并不怀疑他们都会活下去,只是有点茫然。
《少年巴比伦》远不同于近几年同质化严重,模式刻板又矫情的青春片。它没有帅气逼人的男生,没有呼天抢地的爱情,没有堕胎、出国、车祸的狗血桥段,没有铺垫很多怀旧歌曲以引起共鸣,与我们印象中毫无新鲜感的青春故事不同,它的故事不再是我们共享的校园记忆,而是落脚到了煤炭、大烟囱、化工厂、车间、老澡堂子上,关注的是一个对当下大部分年轻观众而言很有距离感的年代,描摹了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小城镇的颓废和衰败,弥漫着浓浓的重金属味道。
这应该算是一种文艺范的电影吧,就像《阳光灿烂的日子》,青春没有办法用传统的格式和语言记录,只好用一种让你感觉迷茫和无奈的情感共鸣。电影背景是90年代,可是人们的行为和语言又超脱那种背景,他们说话直接、大胆,也不失幽默。他们行为无畏、洒脱,却也不乏人情世故。整部电影让人看上去有点不适,但是回味起来却又不得不黯然认同,我想这就是电影艺术的魅力吧!
我们本不该只看满屏的虚构的美好和飞来飞去的特效,只讲求速度、效率、颜值,只读什么睡前暖心故事。在这样一个无比繁华的时代,银幕上充斥着各种矫揉造作、胡编乱造的故事,圈着与本身价值远不匹配的钱。那些讲述真切鲜活的生命体验的电影,却连路演、宣发的钱都没有,上映15天只有310万票房,真不知道该从何悲起。
像我们这个年龄几乎难有什么办法还能让我回忆青春了,但是一担你开启了那个阀门,思忆的潮水也就很难把它关掉了,它就像老化的水管,滴滴答答,从各个腐朽的接头和转角处滴淌许久。直到明天太阳升起,生活逼迫着你往前,我们又忙忙碌碌的投入奔波的茫茫前程了。
2022年10月28日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