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理性的无知”最早是一些学者用来形容美国选民的。他们发现美国很多选民对所选对象非常无知,但这种无知对选民来说却是理性的——一张选票能改变整个选举结果的可能性极小,为了这张选票而投入大量时间精力去了解政治实在“太不划算”。我们很容易陷入“理性的无知”中,并且在信息越自由、越充分流动的环境中,越容易陷入。我们经常明知偶尔上班“划水”不对,但还是抵抗不了向下的牵引力;我们明知碎片化的阅读会让我们无所适从,还是要每天花大量的时间刷短视频;我们明知一项改革能让濒死的企业获得新生,但就是下不了决心去得罪某些人……许多人将自己看成了分母的一部分,最后却活成了小部分的分子;许多人将自己一时的气馁当作休憩,却发现被别人迎头赶上;许多人认为自己通权达变,到头来发现自己在刻舟求剑。万物恪守法则,因而生生不息;人因求变,而吞八荒、定九州。习惯深度思考,怀疑自己,保持理性、用系统的知识对抗无知,是恪守与求变之间隐藏的法线。
2、黄峥读完罗素的《幸福之路》,总结了几点:一是要有勇气去面对尝试,用常识做理性的判断,用理性的意念指导自己的行动;二是要将对成就一个无限完美的自己的兴趣,转移为对外部客观事物的兴趣;三是对不可改变、不可能征服的事要学会放弃。
3、美国心理学家赫茨伯格提出了一个双因素理论:要想带出一个好团队,不能仅仅靠保健因素,还要依赖激励因素,使下属对工作产生正面的情感。保健因素,就是工资福利待遇,而激励因素则是工作中的成就感和意义感。因此,除了把钱给到位外,一定要让下属认清楚工作的价值。你可以通过用户、客户的反馈,告诉下属他的工作给别人提供了什么帮助,解决了他们什么样的困难。当他认识到工作的价值,就能产生成就感,形成正向的循环。
4、所谓强将不是自身有多强,而是善于带出强兵。如何带出强兵?你要有胆量,敢于授权;要有气量,愿意栽培下属;你要有能量,给队伍注入使命感,给予安全感。
5、2006年12月26日早晨,正在普吉岛海滩散步的10岁英国女孩蒂莉·史密斯,“突然看见海水开始冒泡,泡沫发出咝咝声,就像煎锅一样,海水在涌来,但不再退去”。她一下就认出这是海啸即将来临的迹象,并向人们发出了警告,从而挽救了大约100名在此海滩上的人。一个10岁的孩子之所以能挽救众人,就是因为她掌握了与海啸有关的知识。这些知识已经被转化为她的个人知识,所以当她看到相关现象时,马上知道海啸即将到来。智慧与年龄没有直接关联,千万不要认为年长的人就有智慧,重要的是,能否把信息转化为知识并在行动中运用。
6、知识最重要的特征是个人化。检验知识最简单的方法就是,你能否把其他人的信息和知识变成自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