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今天看到一则推送新闻,一位妈妈接孩子放学迟到了,人贩子趁虚而入,以需要孩子帮忙找东西为由,骗孩子跟自己走。
连问三次,小朋友都摇头,最后小朋友跑到了老师身边,
人贩子不气馁,立即转换目标,就在另一个小孩子要被人贩子带走时,警察及时赶到。
原来之前的小朋友跟老师讲有坏人,老师虽半信半疑,为了安全起见还是报了警。
这才阻止了一场悲剧的发生。
事后倒回去想想,真是细思极恐。
这些人贩子实在聪明,知道从小朋友身上下手有几点好处,一来小孩子未经人事,不相信世界上有坏人;二来小孩子从幼儿园小学开始就被教育“助人为乐”,在小朋友大脑里已经形成有忙就要帮的观念;三来小朋友人小力弱、人微言轻,即便中途被发现,人贩子也能逃跑。
凡此种种,助长了这些人贩子的嚣张气焰,光天化日也敢出门行骗。
2
事实上,“有忙要帮,不帮就是冷血”这个观念在成年人身上同样存在,至少在骗术还不那么广为人知的时候,非常流行。
相信很多人都有乘坐大巴,遇到聋哑人上车募捐的经历。
我刚上大学时,还是个没怎么出过远门的小姑娘。
高中时埋首书本,很少了解社会新闻,老师和家长也不会告诉我们骗子怎么骗人。
是以,那时候我完全不知道骗术是个表现形式多种多样的词语。
大一第一个假期我回家,为避免错过时间,我早早就到了车站,上了车。
坐了一会儿,陆陆续续地上来了好些人。
就是这时候,一个瘦弱的男孩儿拿着一个本子上了车。
我至今都还记得那个男孩儿的样子,穿了一件格子衬衫,看起来斯斯文文、弱不禁风,浑身的气质都透露出一个信息,那就是他是好人。
他上车之后也不说话,走到每一个人身边就指指手里的本子,然后递过去,轻易就能看出他是个聋哑人。
等我拿到本子,本子上已经写满了人名,每个人名后面还有数字,最上面一排写着“捐款范围:10-50元”。
我当时手忙脚乱地把钱包拿出来翻了个底朝天,只找出来三块七毛钱。
顿时红了一张脸,我问他只有这么多可不可以,男孩笑着点点头。
签名时看着前面捐款20元40元,我顿感赧颜。
很久以后我都还惦记着这件事,懊恼当时只捐了那么点钱就不应该留名。
后来,客车聋哑人骗捐的新闻爆出后,我才知道这世上还有人利用别人的善心骗钱。
直到现在,我都不能确定,当初那个面善的男孩儿究竟是骗子还是好人。
只是回想起当时的情景,我执着于捐钱数目,多少是受了前排几位捐钱极为慷慨的乘客的影响。总觉得别人捐了,而我不捐就是冷血,别人捐了那么多,我只捐了5元不到,和没捐也差不太多,根本帮不到忙,算不上是善举。
3
在这个骗术层出不穷的年代,大家根本防不胜防。
上有防御之策,下有应对之策,骗子相信,总有一款能戳中你的点。
动之以情版:在车站,以外地人到本地旅游丢失钱包、行李为由,借手机、借钱,最后手机和钱通通落入骗子腰包。
示弱版:老年人或者装作弱势群体,拦下带着孩子的妇女,寻求帮忙,然后同伙风一般出场,抢走孩子,再风一般逃离现场。
人性贪婪版:走在前方的人掉落钱包或者一沓钱,后面上来一个人捡起来说要一起瓜分,走到僻静角落里,用尽办法骗出你的现金、银行卡及密码。
太多太多的骗术不胜枚举。
无人拥有一双火眼金睛,当真正需要帮助的人混杂在骗子中,大家根本无从分辨。
我还记得我姐姐初中放暑假去上海,到了虹桥机场手机就被偷了,人生地不熟,找不到来接机的人,就找人借手机,四处问了个遍,所有人都像看坏人一样看着她,捂着包包快速远离她。
当时姐姐心酸得差点哭了出来,后来还是找了机场的保安才打了电话。
在这个人人犹如惊弓之鸟的社会,连来自一个孩子的求助都能勾起心底最深处的怀疑。
4
以前大家总想着,不管是谁总有落难的时候,能帮一把是一把,难保自己以后不会有需要帮忙的时候,希望到时候有人也能像这样帮帮自己。
而现在,别说帮忙,就是跟陌生人搭话也要再三考虑安不安全,或是直接走掉,就怕自己的善心最后给自己招来祸害。
人和人之间的信任,在这一场接一场花样百出的骗术中,一点点地被骗子败了个一干二净。
以后当你遇到求助的人,如果是在人少的地方,那么不要去理会,往人多的地方走。
在人多的地方,如果是借钱,十几块的话,那么借给他,不要计较还与不还,即便被骗损失也并不大,如果是真的,那便做了一件好事。如果借得很多,那么帮他打警察叔叔的电话,警察叔叔将会解决他所有的问题。
如果是借电话,那么就看着他打,一旦他说要拿着手机找朋友,立刻把手机拿回来。
不要去相信天上掉馅饼的事儿,否则最后可能自己被骗得连内裤都不剩。
在这个人心隔了好几层肚皮的社会,我们不是不可以去帮助人,只是前提一定要是,我们确保了自己的人身财产安全。
即便坏人当道,我们也要相信,在这个社会,好人始终比坏人多,然后保持一颗善良热忱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