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
《科学学习》P31
如何通过提高归属感来促进学习
学习环境中能提升归属感的干预方法主要有两种。第一种方法侧重于改变学习者对归属感的认知,发挥作用的时间一般较短但却非常有效;第二种方法则涉及对环境和社会结构的改造,从而提升社交关联和归属感。
两种干预策略能发挥出最佳效果的时机都是在人们面临挑战的时刻,比如解决棘手问题时、克服挫折时,或是完成高风险高回报的任务时。
需要强调的一点是,任何归属感干预措施都不要求一个人只能属于一类群体,也不要求为了培养对某类群体的归属感而放弃另一个群体(比如你不需要为了树立对“好老板”群体的归属感而牺牲自己对“好妈妈”群体的归属感)。
I
What:运用提高归属感的2方法,促进学习,最佳使用时机是面对重要任务时。一个任务的归属感和另一任务的归属感可以共存。归属感的例子有大学生习惯去大学图书馆学习。
How:1侧重于改变学习者对归属感的认知,发挥作用的时间一般较短但却非常有效(针对女同学学数学的认知误区,高中数学老师将查阅的资料PPT截图展示,对全班同学讲,科学研究证明能进学校的人,大家的智商基础都差别不大,男孩女孩一样,数学知识点的理解掌握主要与用心程度及积累有关。);
2涉及对环境和社会结构的改造,从而提升社交关联和归属感(班级内组织学习小组,或暂时落后的学生与表现好的学生座位位置放在前后桌)
Why:可以增强涉及任务的心理支持
Where:学校等集体工作学习的环境中。
A1
去年,我在上科学课时希望让每个学生能回答问题,有参与感,不喊举手积极的孩子会打击到他;点不举手的孩子会让他在回答前担心纠结,也可能点的不均匀。每周两节课,每一节课的时间有限,每节课保持约十个学生能回答问题,加讲评至少用一刻。我让学生轮流回答问题,两到三周内,从第一组第一个学生到四组最后一个,然后从最后一名学生开始再翻转依次回答。避免回答多的学生或回答少的学生的马太效应。
分析:1没有对每个班的孩子做认知引导2虽然避免了举手回答问题的马太效应,环境改造还是有漏洞。每节课只有10个孩子参与思考回答,其他孩子觉得不到自己则会懈怠,有创意的孩子的积极性会被打压。
反思:孩子是一群羊,要想法让归属感这头“领头羊”紧紧跟着。
A2
目标:增强孩子回答问题的归属感,给孩子讲引导故事一学期讲至少讲四个。补漏洞增加孩子参与思考回答问题的机,让所有学生增加思考答题的次数。
会
行动:在下学期内要做的事如下,1借鉴I中提到的数学老师的方式,挑课前五分钟给孩子讲一个坚持探索不求结果的小故事,作引导不能对孩子“讲课”,可以讲故事。
2提问十个学生的方式是保留的,增加一条课后要让所有学生写所提问题的部分开放性问题的回答内容。让学生课后全体增加参与思考回答。我会对每个班内学生写不同的评语反馈。鼓励学生相互商量看对方作业。
3搜集一次故事在教案首页打钩一次,作提示。如果三月后没达到四次则尽快搜集集中讲完。其中通过学生的考试成绩结合学生回答问题的进步再考虑是否调整,以回答问题为主成绩为辅。比如增加周末的探索型作业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