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中的产品设计背后都有一套完整的信息架构来支撑产品方向和信息内容,信息架构是产品的骨架,是需要精心设计的,好的信息架构决定了产品的生长方向和产品特有属性,同时带给用户深刻印象和整体体验,今天就来谈谈产品的信息架构设计。
什么是产品信息架构?
为了能使大家更容易理解,我举个生活中的例子:我们去某景点旅游,首先去的地方可能是游客咨询处,拿了地图,并简单问了些问题,然后去景点售票处,买了票,过安检,进入景区,途中会有小吃店,厕所会放在偏僻的地方,到达终点后,还会路过土特产店,这就是一个旅游景点的信息架构,其实景点信息的布局是遵循一定的规范和根据用户习惯来设计的。
比较官方的信息架构是这样定义的:信息架构设计是对信息进行结构、组织方式以及归类的设计,好让使用者与用户容易使用与理解的一项艺术与科学,其实就是将人与人想获取的信息联系起来,使信息呈现更明晰、获取更容易。
当下载一个陌生的APP时,要让用户一眼就明白你的产品能做什么,能否快速上手使用,在需要的时候用户能否很容易找到某个功能,主次是否分明,信息构架是否容易记忆,这样的产品会有更好的体验和更高的留存率。
产品信息架构的前期工作
首先我们要了解用户(persona)及用户场景,定义好目标用户,并分析用户使用场景,尊重用户习惯为基础,进行信息架构的搭建,可以从下面几个问题进行用户分析:
用户通常用你的产品做什么?
用户最关心的是什么?
用户有哪些思维定式?
用户用过什么类似产品?
经过分析找到产品的共性和差异,在进行产品创新设计时,不要违背用户已有的用户习惯,不要在不必要的地方体现差别。
充分了解业务需求
在做产品之前,我们肯定要了解业务需求,在实际工作中一般都是产品经理给的业务需求,在接到需求后,做出的信息架构不会突出与业务无关的内容,可能会做出一个中规中矩的信息架构,能让用户完成任务,你也只是完成了工作任务,这仅仅是不够的,我们还可以找运营和市场部进行一些业务交流,可以从他们那里了解一些推广活动,考虑是否能运用到信息架构中,产生更多的可能性,同时具备更大的兼容性,这样能做出一个优秀的信息架构,能让产品赋予活力和生命力。
调研竟品的信息架构
所谓“知已知彼,百战不殆”要想把自己的产品做好或超越别人产品,必须先分析了解别人的产品是什么样的,竟品分析是做产品之前非常重要的过程,可以让我们少走很多歪路,避免不必要的风险,可以了解现在产品所面临的市场及目标用户。在做产品之前可以先找3-5个同类产品进行产品信息架构的分析,可以借助思维导图工具,来列出竞品的信息架构,找出竞品的共性,思考为什么一些竞品的功能及操作方式都是一样的,存在共性,也说明有些功能符合用户的心智模型,不要轻易去改变用户习惯,不要为了做的不一样而强行违背用户习惯,我们可以找出竞品的差异点,从中找到设计机会点,进行差异化设计。
卡片分类法
分析好竞品后,还要进一步了解用户的心智模型,可以借助卡片分类法:就是让用户对功能卡片进行分类、组织、并给相关功能的集合重新定义名称的一种自下而上的整理方法,这样可以了解用户是怎么认定产品功能的,也能更好的挖掘用户的真实想法,
卡片分类具体怎么做?准备一些卡片,在卡片上分别写上产品的功能名称,介绍每张卡片所描述的功能是什么,如果用户不明白,可以让用户进行提问,确保用户真的理解每张卡片上的功能,然后让用户进行分类和组织,可以让用户给自己归好类的功能起一个总的名称,当用户把卡片归好类后,可以对用户进行简单的访谈,再次倾听用户的想法,然后把归好类的卡片拍照存档,进行记录和后续的整理。
产出产品信息架构设计
充分做好产品信息架构的前期工作,即了解用户习惯、业务需求、做好竞品分析、卡片分类后,就可以用思维导图工具产出信息架构树状图了。
利用思维导图和Axure进行信息的整合,需要注意的是对同级信息,要分清主次关系,和产品经理沟通哪些是突出重要功能,哪些可以弱化的功能,对重要性功能进行分级。
寻找层和度的平衡,因为有些产品的功能可能会很多,很复杂,这就需要我们掌握好信息架构层和度的关系,层即是信息架构树的深度(找到一个功能从第一层到最后一层需要几个层级或页面),一般不超过5个层级,太多层级用户操作会很困难。度即某一个节点子节点的数量(一级导航下有几个功能),度如果太多页面有太多的内容,用户认知成本会非常高,容易找不到想找的内容。
总结
产品信息架构设计是产品的灵魂,通过了解业务需求到竞品分析、卡片分类法、然后分级,寻找层和度的平衡,产出自己的产品树状图,前期需要非常充分的准备,以及在过程中非常清晰的逻辑思维,才能让你的产品更有说服力,让大家相信,并快速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