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天才查理·芒格在11月28日逝世,他最有名的一句话是:“想要得到某样东西的最好方法,就是让自己配得上它。”
而如何才能配得上呢?早在2500年前的孔子就告诉我们了。子禽问于子贡曰:“夫子至于是邦也,必闻其政。求之与?抑与之与?”子贡曰:“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夫子之求之也,其诸异乎人之求之与?”
这段话很有画面感,我们看到一个调皮的弟弟跟哥哥在八卦师长。子禽名叫陈亢,小孔子40岁。子贡复姓端木,名赐,小孔子31岁,孔门十哲之一,曾任鲁国、卫国的丞相。还是儒商鼻祖,善于经商,是孔门中的首富。“端木遗风”就是指子贡遗留下来的诚信经商的风气,子贡在论语中出现的次数很多,以后有机会我们再详细说说子贡。
这天子禽就悄摸摸的问子贡,师兄师兄,咱们老师每次到一个国家,都能听到这个国家的政事,是咱们老师刻意去问求的,还是别人要说给他听的呢?子贡拍了拍子禽的肩膀,师弟啊,咱老师是通过自身的温良恭俭让才得到的,老师追求的方法,跟其他人的求法是不同的吧?
子贡这里给我们打了个哑谜。那我们普通人和孔子的区别到底在哪呢?孔子追求某样东西时,其实就是追求让自己的道德能力能配得上它,什么样的道德能力能够让各个诸侯国的君主来找孔子问政,那孔子就去追求这样的道德能力,这就查理·芒格所说的最好的方法。而我们普通人如果想探求一个诸侯国的政事,可能就是不择手段的打探,派间谍,收买他人之类的方法了。
论语这句话很多人在注解时会把重心放在温良恭俭让上,一大段去解释什么是温良恭俭让,确实,这五种品德很好,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我们得让自己拥有一颗不断探求温良恭俭让的心,这才是仁,才是最根本的,才是得到温良恭俭让最好的方法。
携手亦轩,我们一同进入论语的世界,体悟圣人孔子的人生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