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不一样的《静夜思》(上)
在庐山和李白一起游玩之后,腾小追非常激动,那一幕幕场景让他回味了好久。他盼望着再一次和李白见面。
这天,终于有了机会。他拿出手机,找到相关页面,打开“李白的作品”,然后选了他最熟悉的《静夜思》,点开,“嗖——”腾小追直奔唐朝的广陵(江苏扬州)。
时间已经是深秋,夜空澄碧,月华如水。
旅馆里,李白还没睡,看上去有些憔悴。
大地静谧安详,房屋、树木笼罩在银色的月光里,好像涂抹了一层清冷的微霜。
李白遥望明月,长久伫立,留下一个孤独、怅惘的背影。
他收回目光,缓缓踱步,思绪好像随着月光飞走了……
腾小追不忍心打扰他,在一边静静地观察着。
李白找出纸笔,好像要写诗。腾小追发现他写字的姿势很特别。只见他一手拿纸,一手拿笔,站在那里就写上了。为什么不坐下来写呀?当初在庐山写诗站着还可以理解,现在在室内为啥不找个桌子坐下来写呢?腾小追四下看了看,发现屋里还真没有桌子,只有一个挺矮的像茶几那样的东西。莫非唐朝这时候还没有桌子?
李白已经写好了诗:
静夜思
床前看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山月,低头思故乡。
看着诗,李白沉吟良久……
不对呀,腾小追发现,李白写的这首诗和他学的不一样,他忍不住了,突然喊道:
“错了!”
这一喊把李白吓了一跳,他本能地一个急转身,朝着发出喊声的方向猛地挥出一拳。噗!腾小追猝不及防,一下被打倒在地。
“哎哟!”腾小追痛苦地叫着,“别打了,是我,腾小追!”
“我还以为是哪里来的毛贼,”李白拉起腾小追,“幸亏宝剑没在身边,否则我一剑下去,你的小命就没了!”
“真是太危险了!”腾小追有点后怕,他打量着李白,夸道,“想不到你这大诗人功夫这么厉害!”
“那是!”李白也不谦虚,“这只是皮毛而已!”他又问道,“你半夜三更跑这里来干什么?”
“来追你呀!”腾小追边说边揉着自己的屁股,“你忘了?我是你的粉丝!”
“粉丝也不能半夜三更跑到人家住处来呀!”
“我不是想看你写诗嘛!”腾小追想起刚才李白写字的姿势,忙问道,“你为什么站着写字呢?”
“不站着写,怎么写?”李白疑惑地看着腾小追。
“找张桌子坐下来写呀,又舒服写得又好。”
“桌子?什么桌子?”李白更糊涂了。
“难道你们唐朝没有桌子?”
“我们都是这么写字,没听说还要到桌子上去写!”
“看来你们唐朝还真没有桌子,我说这屋里怎么没看见呢!”腾小追又四下看了看,目光落在李白刚写的诗上,“站着写都写这么好,真不简单!不过,你这诗是不是写错了?”
“你说我的诗写错了?!”李白好像不相信自己的耳朵,又问了一遍。
“嗯。”腾小追点了点头。
“岂有此理!”李白觉得不可思议,“我来问你,是我写诗还是你写诗?”
“当然是你写诗。”腾小追说。
“既然是我写诗,你怎么能说它错了?对和错只有我知道啊!”李白觉得匪夷所思。
“因为你写的《静夜思》跟我们学的不一样!”腾小追说出自己的理由。
“有这等事?”李白有点诧异,“那也只能是你们错了,不可能是我这原创错了!”
“噢,对了,你是原创啊!”腾小追一下子反应过来,“那肯定是我们错了……可是问题出在哪儿呢?为什么不一样?”
“把你学的《静夜思》背一遍我听听。”李白说。
腾小追背了一遍:
静夜思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我三岁就背这首诗,一直都是这样的,”腾小追强调说,“你看,和你写的有两个地方不一样。”
“那你喜欢哪一首呢?是我写的那个还是你学的这个?”李白问道。
腾小追把两首诗又念了几遍,小心地说:“我还是喜欢我学的这个……”
“哦,为什么呢?”李白有点意外。
“我也说不好,就是感觉它更顺口、更响亮……也可能是更熟悉吧?”
“唉,习非成是啊!”李白有些无奈地说。
“西非城市?!”腾小追听了个满拧。
“我说的是一个成语,意思是说,习惯了错误的东西,就会以为它是对的。”李白给腾小追解释,“这么一改,我原来要表达的那种东西就出不来……你们不知道我和山月之间的特殊情缘,不知道山月对我意味着什么。”
“那你说一说呗!”
“对我来说,山月代表着故乡,山月的下边有我的亲友和师长,它寄托着我的乡思和乡愁。”李白从头说起,“你知道,我的家乡在蜀中,那里的山又多又高。在我的印象里,月亮都是从山后升起来的,山与月始终相依相伴。看到山月我就想起故乡,想起故乡我就会遥望山月。”
李白抬头望向月亮,感伤地说道:“多像峨眉山的山月呀!它是专门跑到这里来看我的,就像蜀中亲人的眼睛在注视着我……”
“你离开家才两年,”腾小追试探地问道,“怎么会这么想家?”
“可是这两年我都做了些什么?我两手空空、一事无成啊!”李白越说越动情,“我出三峡,游金陵,散金维扬,结交豪雄,奔走求告,到现在都快迷失了本性,忘记了初衷,如此下去,怎能实现济苍生、安社稷的宏愿?我多么希望回到故乡,回到那山月的下面……”
听了李白一席话,腾小追也被打动了。过了一会儿,腾小追说:“我明白了,你在诗里写山月,是因为山月和你有不一般的关系,它代表着故乡和亲人。”
“实际上,我以前就写过山月,”李白情绪平复下来,说,“估计以后也还会写。”
“我知道,是《峨眉山月歌》,对吧?”腾小追想起来了,他随口背道:
峨眉山月歌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当初学这首诗,就觉得山月写得太美了,还去问老师,‘思君’那个‘君’是指山月还是指故乡,或者是故乡的某个人。”腾小追回忆起当初的情形。
“听了我前面的介绍,你应该知道,他们是一样的呀!”李白告诉腾小追。
“山月就是故乡,故乡就是山月,是吧?”腾小追替李白总结道。